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教授“羞愧難當”高教才有希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7 10:24:06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3月3日,山東師範大學王萬森教授特地早到教室,等所有同學到齊,他攤開事先準備好的檢討,自言曠課事件使他“羞愧難當,無可彌補”。“教授向學生自我檢討,從來沒有遇見過!”山東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的15級研究生胡燕說。其實並不會有人怪罪,然而他卻鄭重其事的向同學們道歉,且自己要求主動扣除本學期所有勞務津貼,這使得同學們震驚,也很感動。

  教授曠課,自然是教學事故。但怎麼面對這起“事故”,既考驗著高校的管理水平,亦拷問著為師者的自律操守。一個從不遲到缺課的教授,兢兢業業五十年,在返聘後看錯課表而曠課一節,按理說也不算特別嚴重的事件。但當事人卻以不可原諒的姿態“自請處分”:要求全院公布檢討、要求扣罰全學期勞務津貼——對自己“下手如此之狠”,確實震撼人心。

  眼下的中國高校,“曠課”是個司空見慣的頑疾。不妨看兩個數據:一是曾有一款由在校大學生設計的手機“逃課軟件”紅極一時,上線3個多月註冊人數就達20萬,下載總量高達30萬,每天使用次數上千次,並迅速覆蓋全國3000多所高校。二是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曾發布一組調查數據,該機構對部分高校已入學一年多的學生調查顯示,33%的被調查者發生過逃課或缺課行為。中國的高校為了防逃課,也是各有各的必殺技:武漢有高校拍集體照點名,揚州有高校發明簽到APP,青島有高校收200元一節的“曠課費”,河南有高校逼著學校“刷臉上課”……凡此種種,起碼說明曠課已經成為高校治理中的“慢性重症”。

  大學生“翹課”成風,這固然成因複雜。但不得不說,“上行下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2014年底,一位大學副教授實名發表博文稱,因上課遲到4分鐘而遭學校紅頭文件通報處罰,該副教授對校方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來處理提出質疑。去年,湖北文理學院不僅對遲到老師進行了處理,還將處理決定“曬”上學院官方微博,詳細寫明了當事人遲到、調停課的具體時間和次數,引來眾多網友圍觀。這些遲到事件,之所以引發熱議,不過是因為在眼下的國內高校,教師遲到或曠課,並不算小概率的事情,似乎只要換個時間補上就可以。老師“大事化小”,學生自然“小事化了”。試想,如果上課的老師都能如王萬森教授般嚴苛自律,聽課的學生好意思遲到嗎?遲到了的學生好意思因被批評而往老師身上潑熱水嗎?

  《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2016年全國兩會上,高等教育依然是輿論熱點。有人不贊成去行政化從高校開始、有人覺得高校腐敗是因為教師情商低……但不管怎麼說,我們要正視眼下的現實:全國高等院校的總數達到2850多所,在校學生3553萬人,每年畢業生超過700萬人。“十二五”期間,超過65%的新就業人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2015年的大學毛入學率達到40%,提前5年實現國家的發展目標。這個時候,中國高等教育必須要有章程、要謙抑循法,更要正身正行、改善治理結構與能力。

  教授“羞愧難當”,高教才有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期間,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這個宏大的目標,也許遲早要落實到每個課堂、每個教授、每個學生身上去。教授先生們以何為恥、以何為度,看起來,是個微觀的道德議題,但實際上,它不僅關切高校的公信,更關係到中國高等教育的分量與質地。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