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古稱西域,早在先秦時期就同中原地區保持著密切聯繫。隨著秦、漢兩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多民族大一統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脈,新疆地區始終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格局下發展。公元前60年,西漢在新疆地區設立西域都護府,標誌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理西域的職權。三國曹魏政權繼承漢制,在西域設戊己校尉。西晉在西域設置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管理軍政事務。隋代,結束了中原長期割據狀態,擴大了郡縣制在西域的範圍。唐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理大為加強,先後設置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大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於闐王國自稱唐朝宗屬,隨唐朝國姓李。宋代,西域地方政權與宋朝保持著朝貢關係,高昌回鶻尊中朝(宋)為舅,自稱西州外甥。喀喇汗王朝多次派使臣向宋朝朝貢。元代,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明代,中央政權設立哈密衛作為管理西域事務的機構。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爾叛亂,中國西北邊界得以確定。此後,對新疆地區實行了更加系統的治理政策。1762年設立伊犁將軍,實行軍政合一的軍府體制;1884年在新疆地區建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疆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儘管新疆地區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王朝、汗國,但它們都是中國疆域內的地方政權形式,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從來不是獨立國家。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置疑。
新疆地區歷來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從古至今,新疆地區一直生活著很多民族,各民族遷徙往來頻繁。最早開發新疆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烏孫人、羌人、龜茲人、焉耆人、於闐人、疏勒人、莎車人、樓蘭人、車師人等。秦漢時期的匈奴人、漢人、羌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柔然、高車、嚈噠、吐穀渾,隋唐時期的突厥、吐蕃、回紇,宋遼金時期的契丹,元明清時期的蒙古、女真、黨項、哈薩克、柯爾克孜、滿、錫伯、達斡爾、回、烏孜別克、塔塔爾族等,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進出新疆地區,都是新疆的共同開拓者。至19世紀末,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共13個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維吾爾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新疆地區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園,更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組成部分。
維吾爾族是經過長期遷徙、民族融合形成的,不是突厥人後裔。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是隋唐時期活動在蒙古高原的回紇人,曾經有烏護、烏紇、袁紇、韋紇、回紇等多種譯名。當時,為了反抗突厥的壓迫和奴役,回紇聯合鐵勒諸部中的僕固、同羅等部組成了回紇部落聯盟。744年,統一了回紇各部的首領骨力裴羅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紇統治者上書唐朝,自請改為“回鶻”。840年,回鶻汗國被攻破,回鶻人除一部分遷入內地同漢人融合外,其餘分為三支:一支遷往吐魯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薩爾地區,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往河西走廊,與當地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遷往帕米爾以西,分布在中亞至今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並相繼融合了吐魯番盆地的漢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龜茲人、於闐人、疏勒人等,構成近代維吾爾族的主體。元代,維吾爾族先民在漢語中又稱“畏兀兒”。元明時期,新疆地區各民族進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國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兒人融為一體,為畏兀兒補充了新鮮血液。1934年,新疆省發布政府令,決定統一使用“維吾爾”作為漢文規範稱謂,意為維護你我團結,首次準確表達了“Uyghur”名稱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