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7:57


 
  禹的軍隊和啟率領的全體石峁人發動了對陶寺的戰爭,以殘酷的手段消滅了留在城內的敵人,為被堯舜冤殺的鯀復仇。不僅擊敗了舜的勢力,還清除了嫡長子系列的堯的勢力,並採用了殘酷的“絕嗣”之法殺死並掩埋了陶寺貴族。

  關於五帝歷史,雖然古代文獻中的“禪讓”記載也符合情理,但從現實中的考古挖掘來看,暴力戰爭更有可能。考古成果顯示,陶寺與石峁都屬於龍山文化,兩處遺址之間有交流,兩地居民有血緣關係,後來石峁居民殘暴毀滅過陶寺。

  禹軍占領平陽(陶寺)後,舜之子商均逃到陽城。禹軍追到陽城,商均又逃至安邑。禹軍一路攻殺,因此歷史上禹的都城有平陽、陽城、安邑等多種說法,很可能這些地方都曾為禹發出號令的指揮都城。

  禹在大約4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稱帝,建立夏朝(“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此時石峁城地區因氣候惡化已經農業衰竭,不適宜生存,因此夏朝幾代帝王向南方農耕區遷都。為了尋找更好的自然環境,多次改址,最終河南二里頭遺址(距今3800-3500年)成為夏朝都城。

  石峁出土的牙璋被二里頭傳承,成為了夏文化的標誌物。夏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歷史的“五帝”時代,中華文明走向成熟,夏文化成為中華大地的主導。

  夏朝遷都次數較多,每次都城建造期短,規模有限,因此後世難以發現與石峁城規模相似的遺址。“五帝”時代與夏朝時期,絲帛發達,是官方文字的主要載體,但極易腐壞,所以各地出土的“五帝”與夏時期文物中很難見到文字(三星堆遺址也未發現文字應為同樣原因)。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的核心觀點是:中華文明萌芽於“三皇”時期,起源於“五帝”時期,成熟於“三代”時期,是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的結果。邏輯推論:1.中國“三皇”時期(距今約6000年前),黃河、長江及遼河流域的伏羲、神農、女媧等神話傳說中包括了諸多文明要素,出現了開始從文化階段向文明階段發展的跡象;2.中國“五帝”時期(距今約5000年前),由黃帝開創的中華統一局面已經具備國家雛形,考古成果也證實此時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3.中國“三代”時期(距今約4000年前),以夏代建立的國家為開端,中華文明日益成熟。細節顯示,中華文明的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