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雲杉(右)在天佑京鐵烘焙店製作比薩。(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三步並作兩步,記者趕到充電區時,已有兩輛車在等待。呂建坤箭步上前,一邊勸導車主移車至東區充電樁,一邊招呼我上巡邏車在前引路。
循著車行的軌跡,一條地下通道映入眼簾,這是一條交通“連廊”,連通高速公路東西兩側服務區。“春運前半段,出京方向是客流主力,充電樁容易‘西忙東閑’,進入返程期則相反。”一旁的司機小夥李帥告訴記者,經過調度,給車輛“整隊”,車主最多只用等待半小時就能充上電,有效緩解排長隊情況。
開車帶路、技術輔助……一番操作過後,車輛充上了電,司機連忙道謝。“等到春節前後,每天起碼得來回帶路30趟,後面跟隨的不再是一輛車,而會是一長串車。”李帥說。
強化服務區充電服務,不只依靠對講機裡的“小調度”。遠在百公里外,京石公司智慧調度中心,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散在沿線的7對服務區“擰成一根繩”,可實現對京港澳高速(北京至石家莊段)123把充電槍和3台移動充電車的“大調度”。一旦保定服務區出現車流高峰,移動充電車這個“大型充電寶”將及時到崗支援,與之相鄰的望都服務區也將同步接到預警、及時應對。
“近兩年,入區新能源車數量大幅上漲,車型也豐富起來。”今年48歲的呂建坤已在服務區工作15年,見證了我國新能源車的快速成長壯大,“要讓充電能力更強、服務水平更優,才能保障旅客平安順利返鄉。”
冬日裡,陽光格外溫潤。不遠處,服務區內全新的24個充電樁正抓緊建設,這是呂建坤心裡的“底氣”,“今年春運,我們一定能打贏充電服務這場硬仗,讓旅客卸下後顧之憂、開心回家!”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門大使”提供多語種出行服務
航站樓裡的出行“百科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