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19進行飛行訓練。 |
在吳希明上中學的時候,一天,一架直-5直升機轟鳴著降落在邵武中學的操場上,隨後幾名解放軍迅速的在直升機周邊建立警戒線。“我和小夥伴們被這個龐然大物驚呆了,在當時,我並不知道噪音是直升機的設計缺陷,反而覺得這個聲音令它很威武,我們被它的神秘所吸引,開始遠遠的圍著它一圈一圈的跑,看著旋翼發呆,一遍一遍的想著它是怎樣飛起來的。”
一次偶遇,吳希明開始了對直升機痴迷的探索。考大學的時候,他選擇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因為那是中國學習直升機設計的最高學府。
大學期間,吳希明就像一塊海綿在直升機理論的海洋裡無盡的吸收著,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系統的了解這個“樹梢殺手”的工作原理。然而,老師卻告訴他,只有通過工程實踐才能真正領會飛上“一樹之高的天空”是怎樣的艱難。
陶醉於理論計算與公式推導裡的時間充實而快樂,吳希明並沒有更多的去關注中國在直升機領域的發展現狀,他對直升機的追求是執著而又樸素的:“中國哪裡設計直升機,我就去哪裡。”
“服從國家分配嗎?”
“服從!”
這是吳希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選擇,也是他唯一一次不假思索就做出的選擇。
1984年7月10日,大學畢業的吳希明走出景德鎮火車站,踏上了去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的卡車,他沿途所見幾乎都是農田。
這座“中國直升機搖籃”的設計所就隱藏在深山溝裡,依山傍水而建,在地域特有的煙雨天裡,設計所背後的山頂上總是雲霧氤氳,宛若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