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中,一切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一切問題都需要綜合而平衡的去處理,一切問題都需要在妥協與取舍間做出抉擇,只有不斷的迭代與綜合才能使一個設計臻於完美。”只要是談到直升機工程,吳希明總是動情的說:“設計中的挫折總是煎熬的,但這也正是工程永恒的魅力所在。”
1999年10月1日,直-9武裝型直升機參加了國慶50周年閱兵,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它飛的讓我太高興了!”
直-11是一款多用途軍民兩用2噸級輕型直升機,也是我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目前,它是我國出勤率最高的一款直升機,尤其是交付給中央電視台的航拍型直-11一年能飛行500多小時。無論是西氣東輸工程還是淮河流域抗洪救災,直-11幾乎見證了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重大的新聞事件。
“它飛的讓我太高興了!”每次提到直-11,作為它的氣動外形設計者,吳希明總會心情愉悅:“它的研製過程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挫折,這要得益於當時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參考樣機。”
為了給直-11尋找最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機體外形,所裡花費2000多萬元從國外進口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但是,無論是計算機工程師還是直升機設計師,沒有人知道如何使用這種最先進的設計手段。
吳希明說:“我們是國內第一個使用這套系統的,那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既要設計產品還要掌握設計手段,的確非常辛苦。”
一年後,吳希明首次用這套系統完成了直-11全機理論外形設計,填補了我國直升機領域空白,開辟了直升機數字化設計的先河。
1994年12月,直-11順利實現首飛,我國終於擁有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