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文科大國貿系助理教授、政大兩岸政經中心研究員徐東海 |
中評社南京4月29日電/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後,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主張兩岸擱置政治爭議,推動制度化協商,增進互信基礎;在經貿方面,積極鬆綁相關限制,強調優先處理兩岸經貿正常化的問題。海基、海協兩會制度化協商重新啟動,並陸續簽署了多項協議,尤其是在2010年6月第五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被認為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里程碑,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ECFA為一架構性協議,主要是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貨品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服務貿易市場准入限制的安排;透過早期收穫清單,貨品貿易方面我方承諾270項,大陸承諾539項,關稅分兩年三階段調降至零;服務貿易方面我方承諾9項,陸芳承諾11項,分兩階段落實。此外,協議內容還包括投資保護、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等議題之後續協商,以及推動產業合作、通關便捷等經濟合作。
ECFA生效實施之後,雙方貨品貿易關稅減讓,預料將有助於擴大兩岸雙邊貿易,而服務貿易市場更加開放,將創造新的商機,這些開放措施,必將增添台灣經濟發展的動能。不過,社會各界也擔憂可能帶來的衝擊,認為ECFA生效後,台灣對大陸經濟依存度將大為提高,過度依賴大陸的台灣,有可能成為大陸經濟的附庸,同時也難以避免產業外移 等效應。
ECFA早收貨品關稅調降,自2011年開始實施,至2013年初已全部實現零關稅,「財政部」的統計顯示,過去3年多來,早收清單項目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達32%,高於對大陸出口平均成長率(6%),我方享受的關稅減免金額累計達到16.67億美元;而在台灣自大陸進口方面,過去3年多來大陸進口額成長19%,其中早收清單項目成長26%。該數據顯示,早收清單項目的進出口成長率,皆大於整體進出口成長率,因此在ECFA的關稅優惠下,的確有助於兩岸雙邊的貿易。
本文將說明ECFA簽署後兩岸的貿易現況,以及進出口結構的變化,進而探討我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情形,及ECFA早收清單對我產業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