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時隔三年,中國經濟增速又一次回到8%以下。毫無疑問,我國已經進入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已成為關係全局的戰略抉擇。
據人民日報報道,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該如何看待經濟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近年來,我國採取了哪些加快推進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在經濟轉型上取得了哪些積極進展?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帶著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范劍平。
面臨三項緊迫任務,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從一定意義上說,經濟減速不全是壞事,它是轉型所必需的推動因素。”范劍平說,經濟轉型,準確地表述應該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十二五”規劃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主要包含5個方面的內容,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當前,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面臨三項緊迫任務:需求結構調整、供給結構調整、生產要素結構調整。” 范劍平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一再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從“快字當頭”轉向“好字當頭”,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可見一斑。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通過一系列政策調整,我國的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為經濟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