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剛:中國與東盟關係
是“南南合作”的典範
我們與東盟之間到底是一種甚麽關係?如果要定位的話,我覺得是典型的“南南合作”,是一個典範。
既然是一個“南南合作”的典範,相較於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大國的關係,就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特點。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以政治合作爲主。
實際上,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最初就是以政治意願推動,從中國最早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成爲觀察員,逐步昇級成爲戰略夥伴關係,包括二零零一以來中國與東盟先後簽署了很多協議,其中有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南海宣言、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這實際上都是基於政治考慮而做出的一些舉措。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從根子上說,是由政治合作來推動的。
另一方面從經濟角度講,不能否認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壯大和發展轉型,中國與東盟之間的互補性也在增強。中國現在強調科學發展觀和自主知識產權道路,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雙方的互補性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擴大。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與東盟都認爲目前雙方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與中日關係、中國與中亞關係、中印關係等等相比,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個亮點。環顧全球,中國在東南亞是頗有作爲的。而且,隨著中國與東盟關係的密切,也帶動了東盟與區外大國關係的發展。例如,現實情況是,祗要中國與東盟簽署一個合作協議,往往日本、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也會紛紛追隨,與東盟簽署類似協議。這在客觀上有利於東盟提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改善東盟的整個對外合作體系,對此東盟自己都是承認的,認為沒有中國因素的推動或“刺激”,其他大國不會象現在這樣對東盟“青睞”。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證明中國對東盟外交非常成功。
當然,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以及東盟的戰略合作夥伴和真誠的朋友,也會充分體諒東盟的關注點和難處。因此,我們也應該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包括中方一些企業到東盟國家尋求資源時,要盡量保護當地生態、減少污染,這對於我們建設和諧周邊,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於對外的經濟合作中,已經是做出了一些讓步以及犧牲的。比如從一九九七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狀態。在九七年的金融危機爆發時,也就是在東盟國家經濟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這對東盟擺脫金融危機、穩定經濟的影響太大了,從那個時候東盟的對華觀點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還有讓泰國的水果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泰國方面承認“看到了中國的誠意”。這種讓利乃至犧牲,讓東盟國家消除了與中國合作的疑慮。
此次東盟推出憲章、加速一體化,是特別強調東盟的“身份認同”,這是東盟在目前這個關鍵時刻強調的。東盟對於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發揮的作用,一直定位為“駕駛員作用”;認爲自己是開車的,其他力量是坐在東盟的車上。至於深層次的主導,他們可能也知道自己力有不逮。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應該更多地尊重東盟的這種“駕駛員”的位置。我看現在日本、美國、印度,在這個方面已經對東盟進行了挑戰。例如,美國現在非常擔心東亞合作,尤其是二零零五年東亞峰會開展以來,美國認爲東亞雄心勃勃,可能會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所以有人認爲,美國現在是用APEC這種跨區域組織,來打壓東亞合作,打壓十加三或者十加六,或者將十加三、十加六納入APEC,將之降低為低一級的合作組織。因此,美國並不希望東盟發揮主導作用。因爲如果東盟與中國、印度加強合作,對美國的利益將產生影響。
再如,日本和印度自二零零五年東亞峰會召開以來,表示希望在東亞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實際上表明對東盟的主導地位並不完全心服口服。具體來説,關於東亞蜂會的舉辦地,日本和印度都曾提出爭論,即東亞峰會爲甚麽一定要在東盟國家召開呢?也可以在東亞其他國家開嘛。雖然最後定下來要在東盟國家舉辦東亞峰會,但是日本和印度對東盟長期主導會議的不滿心態依然存在。反觀中國,我們一直尊重東盟在東亞、東南亞區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現在我們也仍然十分尊重東盟的地位,主張繼續發揮東盟的主導作用。事實上,在這個區域合作組織中,讓美國、日本、中國、印度中的任何一個主導,其他的國家都不會認同,因此東盟是最好的“駕駛員”。
對東盟來説,也認識到在這麽多大國當中,祗有中國是誠心實意支持它的“駕駛員”地位的。因此,中國和東盟東亞地區合作中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如果從經濟角度談對策,一個是要加強全面的經濟合作,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因爲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三個階段已經走過了兩個,已經從貨物貿易走到服務貿易,現在正在走最後一個階段投資貿易。這最後一個階段將在二零一零年前達成,屆時中國東盟自貿區就可以做實了。第二就是要同時推進雙邊合作,這裡可以借鑑日本的做法。日本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主要走的是雙邊的路線。目前,日本已經或正在與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洽談自由貿易區協議。而中國主要是通過與東盟十國的一攬子框架協議來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與東盟特定成員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區協議,尚未全面鋪開。目前,也祗是在和新加坡進行自由貿易區洽談。中方應適當考慮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雙邊經濟貿易合作安排。第三是地區合作或者具體說是次區域合作,具有優勢。我們在泛北部灣的合作方面,是一個最新合作的議題,可以進一步推動。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方面,我們也是這個次區域的主要國家。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強的合作願望,也有經驗。作為東盟的真誠朋友,中方將盡量照顧湄公河下游國家的利益,盡量減少對下游生態環境的破壞。
何勝:中國人很善於把挑戰變成機遇
無論如何,東南亞對中國非常重要。東南亞地區在近代曾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中國的跳板,冷戰時期曾是蘇聯或者美國遏制中國和中國實施反遏制的前沿陣地。冷戰結束後這一地區又成為其他大國平衡中國影響上昇的廣闊舞台。對于當前正在勵精圖治、努力實現和平崛起的中國來説,山水相連與隔海相望的東南亞地區也是必須全力爭取的重要的戰略舞台。
新時期中國外交戰略有四大支柱,即: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稍加對照就不難發現東盟是“四者佔三”,對中國的總體外交佈局中具有多重的戰略意義。而從具體實踐看,東盟也是中國近年來經營得最好的周邊地區,也是未來中國構建和諧周邊最好的試驗田。
很多人都認為東盟加速發展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好就好在中國人很善於把挑戰變成機遇,中國人經常在這種時候展現過人的智慧。
我個人認為,未來中國在與東盟打交道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始終從中國外交全局與和平發展戰略的大局和高度出發來制定對東南亞和東盟的戰略,同時要學會從東盟的角度來思考一些現實問題,適應顧及東盟國家的關切,確保中國利益與東盟利益之間的和諧,實現雙方關係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注重加強推進同東盟在安全領域的合作。當前,中國與東盟關係已經跨上新台階,尤其是雙方的政治、經濟合作已經達到很深的程度,但互信程度較低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特別是中國與若干東盟國家之間還存在南海爭端,成為影響雙方互信加強、制約雙方關係向前發展的最大現實障礙。未來中國應該思索如何進一步增進同東盟組織和國家之間的相互信任問題。中國需要增加對東盟的經濟投入,加強同東南亞之間的文化交流,但最關鍵的是要逐步推進和深化同東盟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在中國與東盟關係中,安全領域合作最為敏感,進展最為緩慢,而且似乎很難深入下去。因此,未來應該考慮把安全合作作爲深化雙方關係的重點和努力爭取的突破口。比方說,至少有些事情可以考慮做一做。中國可加大對東盟國家特別是越南、老撾、柬埔寨等的軍事人員培訓力度,而這些國家也非常需要中國在這一方面“幫一把”。如果中國不做這件事,它們也會尋求讓美國、日本等國來做。中國也可適當加強向東盟國家提供國防軍事裝備。當前東盟國家都面臨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問題,中國裝備的技術、性能和價格等對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很有吸引力。
三是注重樹立“中國品牌”和“中國形象”。這需要解決好“自律”和“自省”問題。中國人到東南亞去工作、訪問、學習、旅遊,中國企業到東南亞去投資發展,都應該有所約束,自覺維護中國人或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企業在東南亞發展還應該適當考慮當地人的利益,特別是考慮到當地的環境保護問題,賺了錢還要以不同形式回饋社會。中國政府可從從宏觀上引導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一定要很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確實是為當地的發展做貢獻。
四是借鑒其他國家同東盟發展關係的經驗教訓。歐美國家和日本、韓國等經營東南亞、東盟頗有年頭,經驗教訓都不少。中國如能很好地研究並借鑒這些經驗教訓,也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此外,中國文化需要加大“走出去”力度。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東方智慧的發源地和重要基礎。從本質上看,中國文化並不是擴張性和排他性很強的文化,中國文化中的許多內涵具有廣泛的普世價值,而且和東南亞各國文化在很多方面是不謀而合或相輔相成,因此東南亞國家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還比較強。中國爲甚麽不可以讓更多的東南亞國家的人來學習中國文化?如果讓更多的東南亞人了解中國文化的本質,接受中國文化的理念,將可以大大消除“中國威脅論”的影響。
郭震遠:座談會結語
我簡單地將大家的觀點做一個歸納。首先是大家對東盟一體化進程都給予了很肯定的評價。一方面這是整個全球化背景下區域一體化的一個必然表現,同時也是東盟這四十年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第二大家都看到了東盟一體化雖然是必然,但是也確實面臨很多困難,其發展還是會有很多曲折和艱難。當然我們大家也都希望東盟的一體化能夠按照東盟國家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比較順利地實現。
第三點,大家也都充分認識到,東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對我們中國來講,雖然是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而且有的挑戰還比較明顯,但是總體上還是有利於中國營造和諧周邊的。我們應該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化解危機,實現中國與東盟在未來的進程中的雙贏、共贏。
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可以這樣講,經過歷史上的曲折之後,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和東盟的關係應該說是漸入佳境,現在已經可以說確實成了中國和周邊國家關係、和發展中國家關係,甚至和整個中國對外友好合作的典範。雖然還有一些困難,但是中國和東盟各國都很重視維持這種彼此的友好合作,將中國和東盟的關係紮紮實實地向前推進。包括在雙邊的問題上,也包括在區域合作上,中國確實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關係,而且還不斷地有所充實,有所發展。
當然,中國也是高度重視與東盟的關係,無論是在外交上,還是在經濟合作上,在安全方面,都是不斷促進向前發展。
評論員簡介:
梁志明:北京大學東南亞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東南亞歷史研究,主編《東亞跨世紀的歷史巨變與重新崛起》、《東南亞近現代史》等。
莊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院長助理,經濟學博士。迄今出版專著1部,合著、譯著5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關係,區域經濟合作,中國對外經貿。
許利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研究員,長期從事東南亞問題研究。
張學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及大洋洲研究室博士,主要從事東南亞外籍、安全與新加坡、馬拉西亞、泰國問題研究。
劉琳: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亞太、東盟軍事與安全問題研究。
何勝: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室副研究員,長期從事東南亞問題研究,尤其是越南問題研究。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