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説在九一一之後,很快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而在行動中,小布什還是比較好地團結了傳統的盟國,我覺得當時全世界都是對美國表示了非常大的同情,贏得了廣泛的支持。在反恐的初期,在總體政策上包括在外交上,還是有非常成功的地方。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是非常成功的。
我覺得轉折點就是伊拉克戰爭,小布什在伊拉克戰爭方面走得太遠了。而且伊拉克戰爭本身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反恐戰爭,而是有了太多的目的在裏面。包括在中東推廣民主的問題,防擴散、反擴散的問題,還有不喜歡邪惡國家的政權等等,目的相當得不明確。
就伊拉克戰爭本身的軍事行動來説,五月一號以前打得是非常漂亮的。就這場戰爭的軍事行動來説,在軍事史上無論如何都是經典戰例。
伊戰是美國外交政策轉折點
剛性政策轉向剛柔相濟
如果總體地看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初期以反恐為主要任務的外交政策,在伊拉克戰爭之前還是相當成功的,伊拉克戰爭是一個轉折點。
可以說,伊拉克戰爭對此次中期選舉、州長選舉乃至二00八大選,都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共和黨的負面影響會非常大。如果要觀察最後兩年美國的外交政策會有甚麽樣的調整,一個很重要的觀察點,就是近期要發表的國情諮文,其前會有一個伊拉克政策的宣示。對於其中怎麽說,大家有很多猜測,很多估計,但是還只是猜測。
我也同意,小布什政府進行政策的調整的餘地不是很大。從主觀上,過去在反恐上走得太遠。在反恐的初期,美國可以說“與我們站在一起或是站在我們的對立面”這樣的話,那時候大家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在九一一之後一直將這個延續到伊拉克、朝鮮、伊朗,乃至於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這種態度,肯定是過了。因此從伊拉克戰爭開始,他真是走過了。
伊拉克戰爭之後,所謂“先發制人”啦,“單邊主義”啦,都走過了。從總體來説,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剛性的東西還是多了一點;與克林頓相比,強硬的東西還是比較多。
當然,在伊拉克局勢陷入僵局之後,也慢慢地看到有一些調整的跡象。原來一段時間,小布什政府與老歐洲的關係也都弄得很緊張。從那以後,一個緩慢的變化趨勢是,從比較剛性的政策,慢慢走向剛柔相濟。雖然很慢,但是確實是在向這個方向變。而且從比較強調單邊的方式,慢慢走向也比較注重國際合作,強調多邊方式。就是雖然還強調先發制人,採用一些比較強硬的手段,但是也開始比較注重用外交的、政治的、經濟的手段來解決國際上的一些問題。從美國處理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一些漸進性的變化。
原來在朝鮮核問題上,一直比較強硬,強調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但是現在朝鮮的核武器已經爆了,但是小布什政府基本上還是不考慮採用軍事手段。
當然,這也體現出一種無奈。就是伊拉克戰爭打到這種狀態,也確實沒辦法再對朝鮮動武了。這種變化,雖然緩慢,但是確實是一種漸進式變化。
伊拉克局勢問題
不是美國軍隊能解決的
美國此次中期選舉的結果,某種程度上是美國民衆對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不滿的表現;雖然不單純是這一個原因,但這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對伊拉克戰爭的不滿。
伊拉克戰爭的錯誤,現在好多都扣到拉姆斯菲爾德頭上了,拉姆斯菲爾德現在也辭職了,某種意義上說也成了伊拉克戰爭的替罪羊。因爲雖然拉姆斯菲爾德對伊拉克戰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這場戰爭,總體上還是美國的國家安全班子的一個集體決策。如果說拉姆斯菲爾德管軍事這一塊,他應該說是出色地完成了軍事進攻的任務。而完成了軍事任務之後,後面的那些事就不該是拉姆斯菲爾德所管的軍隊的事了。
現在的所謂拉長、縮小等方案,還都是針對軍隊的增兵還是減兵來説的。實際上,不管你是增兵還是減兵,是長還是短,都根本不是軍隊的事。因爲伊拉克目前的問題,根本不是美國軍隊所能解決的問題,是一定要通過一個非常綜合的、外交的、政治的、國際的合作。小布什政府如果要調整對伊拉克政策,重點不應該在軍隊,不在於是不是要增加兵力或者減少兵力,而在於如何爭取國際合作,綜合、全面地解決伊拉克問題。就是依靠比較多邊的手段,與周邊國家包括與敍利亞、伊朗這些國家去談,要求這些國家提供幫助來解決伊拉克問題。我們對小布什政府對伊拉克的政策轉變,關鍵要觀察這些。
應該說,打不贏伊拉克戰爭不是美國軍隊的事。
[郭震遠插話:應該說伊拉克戰爭是很漂亮地結束了,但是伊拉克問題凸現出來了。]
對,這個伊拉克問題不是增加多少駐軍就能夠解決的。
[袁征插話:美國人都沒有想到這麽三下五除二地就把伊拉克打下來了,所以對於伊拉克重建、伊拉克内部局勢、重建以後怎麽運作,都沒有認真思考過,更不要說成型的方案了。因爲戰後,必須有一個重建的方案拿出來。]
不是說軍隊沒有想到打那麽快,而是軍隊認爲打下來就不是他們的事了。
美軍是在伊拉克戰爭之後,才制定軍隊的穩定與安全行動條令。此前,戰後的穩定條令,就不在軍隊的規範之中。
應該說,在一個敵對國家中,屬於不同的民族,你讓軍隊打下來之後做宣傳隊、戰鬥隊、工作隊,是不太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