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是指對著原作臨寫。也有人先在稿本上勾摹出大致輪廓,然後將紙絹複其上,對著原作臨寫,此法可稱“半摹半臨”。臨多用於較奔放的行草書和較寫意的繪畫,它較摹靈活自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筆墨呆滯刻板的弊病,但也不可避免會稍離原作的形貌,甚至還會露出寫者本人的面目。實際上,臨寫者為了盡可能接近原作,就須邊看邊臨,而這也使臨本在運筆、結體的自然生動,行款、構圖的相互呼應等方面受到牽制,從而不可能達到原作的程度。
“仿”是指仿效某書畫家的藝術風格和筆墨技法,進行“自由”寫作。仿本一般無原作為藍本,作偽者多憑自己的想象,或依據某些有關的舊聞和著錄制成。有些雖有原作參照,但僅略取大意,並不照本臨、摹,故也屬仿制。古代的一些大名家如明沈周、文徵明、惲壽平、石濤等,後人學其書畫者極多,有些人長期研習某家書畫後能在筆墨、結構、布置等方面與之頗為相似,於是就可按其大意,從事仿作,如張大幹即以善仿石濤著稱。舊時的假書畫作坊也常使學徒長期臨學某家書或某家畫,學成後便大量仿制。仿較摹、臨自然生動,但容易露出仿者的本相,而且藝術水準也難以達到原作者的高度。
“造”指不管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憑空臆造。所造對象多是作品罕傳的歷史名人或冷名書畫家,意在無從對證,難辨真偽,易於欺人。此類偽作多半技巧不高,故較易識別。
(2)改、添款題
這是利用一些書畫真跡進行改頭換面的一種作偽方式。一般是將無款畫改成有款畫,小名家改成大名家,時代晚的改為時代早的。明清時此類偽作極多,其具體手法無奇不有,不勝枚舉,但大體不外乎改、添、減數種。
“改”是最常見的作偽手法之一,即通過刮、挖、擦、洗等方法除去近人或小名家書畫作品上的名款、印章,改成古人或大名家的款印。
“添”是將無款的書畫作品添上名家的款印;或在後代的冷名畫家名款前加添前代名稱;或在末尾空白和空頁處添上偽款印;或添上偽造的名家題跋等。其目的是為了把時代提前或抬高身價。此外還有加添筆墨、顔色以趨時尚的。
“減”是指除去原作者的署款。有些冷名書畫家的作品本幅上有另一大名家的題跋,於是作偽者便將原作者的款題印記一並割去,使人誤以為題跋的名家即是原作者。有的還將“某某人題”的“題”字改成“畫”或“作”字。
上述作偽手法多會留下一定的破綻,如挖、刮、擦、洗必然會使紙絹產生傷痕;補上去的紙絹則氣息較新,且有與原來紙絹不同的光、色;後添的款題不但筆法難與原作一致,而且墨、色也浮而不沉。尤其是原作者與偽托的名家在藝術風格上多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