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書畫辨偽概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8 00:22:23  


 
  (3)拆配、割裂

  這是指拆裂、截割古書畫,將其挪移拼配,重新組合的一種作偽方式。運用此種移花接木之法,可使一件作品變成兩件或三件,也可使殘破的數件合成形式上較完整的一件。其具體手法頗多,或拆下真的題跋配上偽作的書畫;或以偽作的題跋配上真的書畫;或將殘畫上的完好款題移在它畫之上;或將冷名書畫家的真跡與名家的偽作拼凑成套;或移改殘件,拼凑成幅等等。此類偽作常會在整件或整套作品的內在聯繫上露出破綻。

  (4)脫骨、二層

  絹本古畫上的墨、色常常滲入襯紙,揭開後,在襯紙形跡上施加筆墨,便制成一件與原作形貌頗為相似的複製品,此法稱為“脫骨”。明以來書畫所用的“夾貢”宣紙由數層合成,將書畫作品的背層揭下,依照滲下的墨、色添塗成形,此稱“二層”。舊時常有人利用重新裝核古書畫的機會,採用上述方法作偽。

  此外,在歷代的書畫作品中還有一種“代筆”的現象。所謂代筆是指有些著名的書畫家和文人學者,因年老體衰、困於應酬等原因,使他人如學生、朋友、幕僚等代作書畫,而落以本人名款,加蓋本人印章,以充本人的作品,其中繪畫的名款題識,或出本人手筆。據記載,東晉的王羲之已有代筆之書,唐代吳道子、王維也曾使人代為設色。後世代筆現象更為普遍,宋徽宗趙佶、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王時敏、王鑒、王原祁、蔣廷錫、金農等人,都有很多代筆書畫傳世。代筆書畫是經本人同意或授意而作的,而且不少代筆者的書畫技藝實際上在被代者之上,因而有別於一般的偽作。但代筆確實造成了真假難分,親筆、代筆混淆的情況,這是辨偽者應該注意的。

  書畫作偽除個別地、分散地進行外,明、清時還出現了地區性的大規模作偽。此類地區性的偽作主要有以下數種。

  “蘇州片”,明代後期和清代作於江蘇蘇州地區。大多有底稿,以絹本工筆設色畫居多,名款都是古代擅長青綠山水的名家,如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仇英等。筆力一般較為軟弱。

  “揚州片”,清代早、中期作於江蘇揚州地區。專造石濤、鄭板橋等名家的作品,技法低劣,特征明顯,題識多草書大字,人稱“皮匠刀”。

  “河南造”,又稱“開封貨”。明末清初作於河南開封地區。專造顔真卿、柳公權、蘇拭、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鮮於樞等唐宋元名家書法,也造包拯、岳飛、朱熹、文天祥等名人的字,多為手卷,也有掛屏。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草書居多,光滑流利;二是皆為紙本,或用河南棉紙,或用粉箋揉後染色,或用蠟光紙,書寫後再上色揉折,以顯陳舊。作偽技巧低劣,較易識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