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
就算沒地方經營,沒人接班,只要還有食客對這些民間的北京小吃有需求,北京小吃就斷不了檔。可隨著城市發展,舊城改造使得當年住二環以裡的相當一部分“老北京”被拆遷到了天通苑、回龍觀、上地等五環以外的地方。老食客們再想“進城”吃口北京小吃,往返至少仨鐘頭,就算再饞,想起這幾十裡的路程,也難免望而卻步,頂多偶爾來捧捧場。
新一代的年輕人則更樂於接受洋快餐。“他們大多數人沒在胡同裡生活過,感受不出小吃中那份兒特有的親切。”楊鐵良分析道,“一個處於味道記憶形成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帶他了解體會真正的京味兒,那麼今後他對北京小吃將很難產生親切感,當一代人的記憶都模糊了,下一代的記憶可能就會終止。”
“老字號小吃的傳承不但需要做小吃的人,也需要吃小吃的人。”在馬國義看來,對於北京小吃文化的傳承,家庭的作用很重要,可能一句閑聊時的話,就能讓一個老字號在一個家庭中傳承下來。“家裡熟悉老字號的長輩在聊天時可能會聊起誰誰家的東西好吃,以前我們總上那兒吃去。在家裡聊點這樣的話題,會無形之中影響到下一代,小輩聽了就好奇,也想去嘗嘗,這一嘗便上癮了。”較之於楊鐵良,馬國義對北京小吃的未來並不那麼悲觀。
目前,“九門小吃”可謂北京名氣最大的北京小吃賣場,但據“九門小吃”的相關統計,來到這裡的北京人不足三分之一,餘者都是遊客。加之“九門小吃”裡部分做北京小吃的師傅也並非北京本地人,於是就變成了“外地人做北京小吃給外地人吃”,仿佛品味和傳承北京小吃的任務已經不再由本地人肩負了。“北京人誰吃它啊!”住在“九門小吃”附近胡同裡的一位大爺不屑地跟記者說,因為來“九門小吃”的多是遊客,也不知道地道的北京小吃到底應該是什麼味道,多是嘗個新鮮,所以個別知名的北京小吃也沒怎麼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