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遷的副作用
中國人安土重遷,而尤以山東人為重。孔子“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訓誡,民間“玩龍玩虎不如玩土”的諺語,都表明了齊魯文化的故土情結。山東人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會離開故土,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就一條路:闖關東。而現代文學是離家出走的文學:到上海,到北京,或到海外留學,是現代作家的通行路線。尤其是海外留學,是中國現代眾多作家的成功之道。但山東人即使暫時離開故土,他們也朝思暮想生養自己的家鄉。
這一點在山東現代作家的筆下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李廣田自我表白說:“平日和朋友講笑話,我常說我這個人最是狹隘,我也許一生奔泊(波)在外,但落葉歸根,我大概終需把我這父母之軀體歸葬於父母的鄉土,縱不得如此,我也難免把此生了結於一個懷鄉的念頭吧。實在,我對於故鄉的事情最不能忘懷,那裡的風景人物,風俗人情,固然使我時懷戀念,就是一草一木,仿佛都系住了我的靈魂。”
臧克家稱李廣田“規行矩步”,其實這也是山東人的基本特點。《山雨》中的奚大有,到青島拉車後,唯一的願望是攢足錢後回家賣(買)地,這與同樣拉車的祥子有著明顯不同。
被稱為“地之子”的李廣田和“泥土詩人”臧克家都表現出了濃厚的鄉土情結。正是這種情結,使山東人在近現代史上出國留學的人很少。根據《中國人留學日本百年史》提供的一份材料,在1908年—1911年的三年時間內,中國到日本留學的人數以湖北、江蘇、浙江、四川最多,而山東是最少的省份之一。同樣,除了到北京、上海攻讀大學的學生外,山東人也極少到北京、上海謀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現在。試想,像沈從文、丁玲這些作家,如果不是到北京闖蕩,是很難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但山東人身上就缺少這種精神。他們闖關東,也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形成了親友關係網,所以他們就將東北作為自己謀生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