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雖然已經68歲了,但熱愛跑馬拉松的他有著魁梧的身材,總愛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把金色的頭髮整齊地梳向腦後。他走到家長中間,看著那些期待的眼睛說:“對不起,其實我們並沒有公式化的規則。能夠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的人,就是我想要的人。”
考過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相當於美國的“高考”),提交申請資料,就可以成為入學申請者。所有申請者資料都要嚴格按照哈佛大學對於本科生的錄取規則進行審查,每一份資料會被分工不同的4個人仔細研讀。然後,包括威廉在內的5人評審小組會召開討論會,每個申請者至少討論一小時。他們常常在玻璃房間的會議室里,指著投影在幕牆上的申請資料,一直討論到深夜一點。最後,由評審小組全體投票決定。
錄取流程沒有例外。不過威廉也承認,如果校友子女申請,他們會“多看一眼”。但是他們所做的,也僅僅只有“多看一眼”而已。“你所獲得的學術成績很重要,但是我們也會考慮很多其他指標——社區參與、領導能力、工作經驗等。”威廉說,“我最期待的是打開每個人的申請文件夾,看到一個個人生故事,它們是如此真實,沒有人可以偽造。”
事實上,威廉本人深刻地影響著哈佛的錄取。在他的推動下,年收入低於6.5萬美元的家庭完全不必繳納費用。哈佛招生時執行的原則是,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急需幫助的窮人,學校只考慮申請者本身素質,不對經濟狀況予以考慮。
在過去的40年,這位錄取官推動了一場哈佛的“革命”:這個曾經幾乎看不到女生的地方現在有一半的女生,校園里不同膚色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力度的獎助學金政策和公正的招生制度,有效抹平了學生在入學前的差異,讓大家站在同樣的起跑線衝向未來。
為了“討好”這位哈佛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錄取官,人們給他寄來各式各樣的禮物——餅幹和棗泥糕,DIY版的《時代》周刊,還有人送來一個畫有自己頭像的大圓盤。
在一次校園電視台的採訪中,男主持人揚著眉毛打趣問:“說真的,有沒有人給你施點美人計?”“這倒是沒有,這就是原則問題了。”威廉大笑著回答,“另外,請千萬不要再給我寄黑巧克力了,我的家鄉的確盛產巧克力,但是這招對錄取根本沒用。”
對於那些絞盡腦汁吸引錄取官注意的學生,威廉建議道:“你不需要去哥斯達黎加,你也不需要去國外做什麼轟動的事情,如果去麥當勞打工可以融入社會,這也是個好主意。”
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當一個驕傲的母親在威廉面前誇誇其談,稱讚自己的兒子“非常積極進取、勤奮好學、有真正的學者風範”時,這位高個子男人只是彎下身,認真地問躲在母親背後沉默的孩子:“你平時喜歡玩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