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哈佛大學距離威廉的家只有15英里,但在他看來,卻感覺“有半個地球那麼遠”。他完全不知道15英里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對這個窮人區的孩子來說,生活就是每天睜開眼睛後,開始為當天的面包而努力。從6歲開始,家里排行老二的他就得“工作”了。他挨家挨戶地送過報紙,在加油站幫爸爸給汽車加油,常因為清洗擋風玻璃或檢查客人車里的機油而蹭得滿臉泥巴。
這個沒人管的少年漸漸失去了求學的興趣。從9年級起,威廉開始逃課,180天的上課時間,他有55天都跟朋友躲在附近的小樹林里,無所事事地發呆。“很顯然,我的生活到了一個節點,需要一個改變。”回想起這段時間,威廉說。
高中畢業前夕一次偶然得到的面試機會,讓威廉親身見識了15英里外的哈佛生活。第一次踏進哈佛校園,威廉吃驚地發現了另一個世界:“我覺得這裡不是和家里差了15英里,而像是差了3000英里。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說著一種不同的口音,除了我。”但是,“也許是因為哈佛承受了太扭曲的偏見,當我真的到達這裡後,發現現實中的哈佛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他回憶道。
一天一夜的參觀改變了威廉對“哈佛”的想象。他在這裡結識了“高素質而多樣的學生群體”,發現許多人“富有卻並不勢利”,跟百科全書里所寫的一樣,這裡的確是“一所最古老的好大學”。回到15英里外的家里,威廉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要到哈佛大學讀書。
這樣的想法“嚇”到了他身邊的人。“不可能!”連續兩位老師拒絕為威廉寫推薦信,並且她們極力勸他不要申請哈佛:“你會因為貧窮而被排斥,格格不入,被迫退學,在那個只屬於富人的地方,失去自己的靈魂。”
“就像是每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當時的哈佛對我來說就像是禁果,越是這樣,我的好奇心就越是促使我前進,去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威廉說。
他說服了歷史老師羅伯特.奧布萊恩為自己寫推薦信。最終,他憑借自己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曲棍球特長,同時被布朗大學、波士頓大學和哈佛大學錄取。由於他在學業和運動方面表現出的天賦,哈佛甚至慷慨地給予他在當時鳳毛麟角的獎學金。
威廉要去“不屬於自己的哈佛”了,“為了這個,讓曲棍球變成生命第二重要的東西也值得”。事實上,直到今天,他在當地冰上曲棍球錦標賽上創下的救球最高記錄,還無人打破。在他踏上行程之前,奧布萊恩叮囑他:“你將會在哈佛學到很多東西,但是要記住,你也完全有資格,去教教那些人一招兩招的。”
這位老師還送給他一個裝裱起來的紀念框,上面寫著一句拉丁語:“Illegitimis non Carborundum”。大意是“不要讓痞子把你打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