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揭醜陋建築背後的中國文化生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4 09:32:48  


 
  解放周末:還有一類建築,就是一味追求高大宏偉。
 
  鄭時齡:這是當下的一種風氣,盲目貪大,一味攀高。全世界20幢最高建築,其中11幢在亞洲,而11幢中就有9幢在中國。據說,到2016年,全國不少二三線城市都將出現超高層建築,某地甚至還有兩個月建成一幢比杜拜哈利法塔還高10米的大樓的計劃。這些過分高大的建築,在其所處的環境中顯得突兀而缺乏美感,但它們卻很可能滿足了某些人對政績和榮耀的追求,在有些人的眼裡,建築早已被異化了——高度比功能重要,名氣比造價重要,形式比內容重要。事實上,足球場那麼大的浮雕和摩天大樓那麼高的門,也僅僅是大和高的醜陋而已,公眾不會喜歡,這樣的建築注定是悲哀的。
 
  ■建築不像物理或化學試驗,不是搭積木,不能為一個結果而做無數次的試錯性試驗
 
  解放周末:去年,財政部和住建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公共建築節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避免建築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但為什麼醜陋建築還是不斷在出現?
 
  鄭時齡:通知、條例往往只能規定數據,無法規定藝術創作的水準。更關鍵的是,有些公共建築並沒有代表公眾審美,往往是某些利益集團、甚至個人的審美。我們知道,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是目前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而城市建設相對經濟發展來說往往見效更快,長期以來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工作的重點。“短平快”的建設節奏,加上某些領導“特殊”的審美需求,難免出現一批“非正常建築”——它們開工快,建設快,忽略公共的美醜標準,成為權力在建築領域的“圖騰”。要知道,審美雖然帶有主觀性,但在任何一個時代,美醜都有相對明確的公共標準,建築也是這樣。尤其是標誌性的公共建築,必須在公共審美體系的框架內進行創作。更深層次地說,如果將醜陋作為主動策略,讓相關企業獲得額外的品牌效應,這更是對文化和審美的漠視。
 
  解放周末:當這樣的沒有代表公眾審美、拒絕與周圍環境對話的建築,以強勢的姿態在城市中出現時,公眾的心理可能產生抗拒。
 
  鄭時齡:抗拒的產生,根源在於現在我們的一些建築話語其實已被代表權力或資本的威勢話語所取代。舉個例子,有個房地產開發商在招標的時候,根本還沒有看到美國公司的設計方案,他就堅決地說,一定要採用美國的。後來的事實證明,在所有競標方案中,美國的設計是最糟糕的。
 
  解放周末:這恰恰又證實了今天中國建築領域的一個微妙心態與現實,很多項目青睞、採用外國設計師的方案,乃至出現了一種較為極端的說法——中國成了外國建築師的試驗場,對此您如何看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