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人人相似,不幸的童年個個不同。
饑餓中的少年莫言,在鄉村中探尋食物和想象食物中,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心智。
在這種困苦而自由自在的生長過程中,莫言跟自己生存著的周邊世界建立起了越來越密切的關係。
大人們都忙著幹活,沒有人管小孩子。
莫言和其他小孩子一樣,被大人遺棄在家裡,在村裡,就像小貓小狗一樣,自己尋找食物,在不知不覺中成長。
小時候,莫言“能在一窩螞蟻旁邊蹲整整一天,看著那些小東西忙忙碌碌地進進出出,腦子裡轉動著許多稀奇古怪的念頭”。
對於小孩子來說,最簡單的世界,都呈現著複雜而危險的面貌。
莫言記得的最早的一件事情,是在1958年,四歲左右時,把一個珍貴無比的熱水瓶給打碎了:
我們兩個村莊,一個叫大欄村,一個叫平安莊,兩個村子是連在一起的。吃飯的時候,要到大欄村那個公共食堂打飯,打開水,提著瓦罐打稀飯。起初要求所有的人必須在食堂用餐,後來允許打回家去吃。起初還有幹飯,後來只有稀飯了。到了只有稀飯的時候,公共食堂這一所謂的新生事物,距離滅亡已經不遠了。我記得自己提著一個熱水瓶,裝著一瓶熱水,“啪”的掉在地上,熱水瓶打碎了。當時的農村家庭,有一只手提的熱水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般家裡面用的是瓦罐,在外面蒙上一層麥草,墊上一個草袋……打碎一個熱水瓶,我嚇得就跑掉了,鑽在一個草垛裡一下午沒敢出來。到了晚上,我聽見母親喊著我的乳名叫我,聲音很溫柔,不像要打我的動靜,才從草垛裡鑽出來,看到母親正站在星光下喊叫我。
打碎了一個珍貴的熱水瓶,這個彌天大禍在後來的莫言嘴裡說得很平淡,實際上,我們小時候都有這種經驗,那種大禍臨頭的恐懼感,沒有經歷過的人不能體會。
最小的孩子得到父母最多的溺愛和呵護。最小的孩子通常最膽小,最敏感,最體弱多病。這種體弱多病的特質,常常是一個作家得以成為優秀作家的原因之一。不必舉法國現代派大師普魯斯特,不必舉奧地利天才詩人裡爾克,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少年莫言同樣體弱多病,常常因為生病而一個人呆在家裡的炕頭上,百無聊賴地觀察自己周邊這個神秘的世界。
少年莫言通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通過自己的觸覺和味覺,通過立體的感官互動,來觀察來體會來理解和認識周邊的世界。這個世界由洪水、堤壩、青蛙和蒼蠅構成,在這個世界之外,密布著謊言的蜘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