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有的是。在《百家姓》之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戰國時有史官編著的《世本》,記載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經逐漸散逸。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此後此類書自然很多,也有不少一直保存到今天。不過,它們都沒有成為蒙學讀本,自然不可能像《百家姓》那樣家喻戶曉了。
《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
答:宋朝的。陸游《秋日郊居》第七首自注曰:“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這是見於《劍南詩稿》卷二十五的明確記載。可見,《百家姓》在陸游做此詩前就已經很流行了,成了“村書”。
《百家姓》是誰寫的?
答:不知道。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說:“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換句話說,作者是錢氏吳越國的“小民”,即沒有什麼名氣地位的讀書人。王明清的理由是:“其首曰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乃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 ”吳越國由錢鏐創立,是五代十國時期相對穩定的一個割據政權。難得的是,錢鏐一再告誡子孫,如遇王者,不要興兵,應納土歸順。後來的吳越王錢俶,曾為趙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時更獻國歸宋,受封王爵。江浙的民眾因此躲過戰亂,所以一直感念吳越錢王。 “孫”則是錢俶正室王妃之姓。可見,作者是吳越國民的可能性確實比較大。而“李”則是與吳越國毗鄰的南唐國皇室之姓,吟出《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就是南唐後主。
《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有什麼不同?
答:《三字經》、《千字文》的字句編排都有教誨的意義,而《百家姓》則沒有。雖說《百家姓》也是四字一句,格式整齊,合轍押韵,卻只是把幾百個姓羅列在一起而已,不考慮姓之大小、古新,並無規律可言,更沒有什麼微言大義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