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姓會改變嗎?可以改變嗎?
答:一般認為,姓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怎麼可以改呢?歷來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說。通常情況下當然如此,然而,在歷史和現實中,改姓的情況相當普遍,有自願的,有非自願的;有主動的,有被迫的;有榮耀的,有悲哀的,不一而足。大致可以分為這幾種情況。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據說西漢時司馬遷因言獲罪,二子為避禍出逃,長子取“馬”加兩點為“馮”,次子取“司”加一竪為“同”;帝王賜姓氏:明代太監馬三寶被永樂帝賜姓為鄭,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兄弟民族改為漢姓: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族改穿漢服,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姓的為數也不少;因為避諱改姓:清朝雍正皇帝為了表明對儒學的尊崇,就曾經下令“丘”姓犯了孔子的名諱,必須改成“邱”;因入贅、過繼、收養改姓,這就實在太多了。此外,還有其他特殊的情況。
每個姓都是獨自起源的嗎?
答:顯然不是。某些姓氏雖然在字面上不同,實際上部分姓是從某姓衍生出來的。據相關研究,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60個之多,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遍布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姓的讀法都照該漢字的一般發音讀嗎?
答:一般來說是,但是在稱呼別人的姓時,要格外當心,最好問問,免得讀錯。一些常見的姓氏也很容易被讀錯,比如,黑,音為hè(賀),常有人誤讀為“黑”(hēi);蓋:音為gě(葛),常有人讀為“蓋”(gài)。這方面的例子數以百計。
《百家姓》是一本童蒙讀物,但背後有著深厚的中華姓氏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重要價值。今天,我們特別應該喚醒這些沉睡(但願不是已然消逝)的傳統文化,加以切實的研究和有效的弘揚,將其引入到我們迫切期待的現代中華文明的熔鑄之中。這是我們中華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