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們當然只能量海一勺、嘗鼎一臠。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一個中華子孫都應該有自覺的身份認同和民族意識,為本民族感到自豪。但是,如果過度地看待和執著於這個問題,就難免膠柱鼓瑟之譏了。漢族在56個民族中是人口最多的,《百家姓》在編撰的時候選擇的基本都是漢族姓氏。其實,大概在其誕生的宋朝,就已經找不出一個“純粹”的漢族姓氏了,更不必說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了。各個民族之間早就在文化上聲氣相通,在血緣上血脈交融了。真正讀通了《百家姓》就可以明白,中華民族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家庭。我們恐怕找不到哪個姓氏,只有漢族或其他民族的單一血統。
就拿我自己的姓“錢”來舉例吧。和其他來源複雜的姓氏相比,錢姓的姓源還是相對單純的。即便如此,也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
錢氏裡面也有其他姓氏改入的,比如駱賓王的後代就有改姓錢的。我所屬的這一支還有錢陶不通婚的規矩,這就說明這兩個姓的血緣相通過。兄弟民族也有姓錢的。滿族原本沒有錢姓,清軍入關後,漢軍八旗大量吸納中原漢人,錢姓也在其中,漸漸演變成了滿族。而同時也有不少滿族人因漢化開始採用漢姓,尤其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清王朝倒台,大批滿族紛紛改姓漢姓,錢姓也是選擇之一,滿族錢姓因此大為擴大。哈尼族有錢姓,出現得還相當早,在明清時就是大姓氏;居住在錢姓重要聚居地浙江臨安一帶的錢姓人中還有人擔任過土司府的官職,其後裔至今在當地仍有較大的影響。
當前不少兄弟民族的錢姓人,歷史上並不姓錢,而是因為同音轉譯等原因改姓錢的。如蒙古族的錢姓來自蒙古姓“敏罕氏”,“敏罕”蒙古語意思是數目字“千”,與“錢”諧音相近,因此這些人在與漢族人交往時,往往將本姓簡述為錢,相沿未改。彝族錢姓則是由本族舊姓“都普”轉音而來,成為天下錢姓中的一支。
在傳統中國,某一地區的同姓之人往往會形成家族的形態,這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聚族而居能夠團結起來,守望相助,度過災荒和戰亂。家族內部會形成統一的價值觀,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這在中華姓氏文化史上,是一個極其醒目的正面現象。
就拿大姓“陳”姓來舉例。長久以來,天下陳姓一直標舉“義門精神”。唐代,環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6個兒子避難於泉州仙游,其第五子伯瑄,勤奮好學,文采出眾。南康馬聰與他友善,兩人結伴游覽廬山。迷戀其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居,隱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裡永清村。伯瑄就是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在九江之南,因而被稱為江州陳氏。這就有了“義門獨著,百犬同牢”。據明代嘉靖年間《陳氏兆祥族譜》記載:“唐大順元年(890年),旌表孝悌,標揭門閭,於是陳氏特立義門。 ”
自“義門”陳氏初創至宋朝開寶年間,陳氏便發展到740餘人口。至宋天聖四年(1028年)已達到3700餘口。族人濟濟一堂,同灶以食,合田而耕,童叟無欺,老幼齊心,強弱安處,不存芥蒂。不僅族人如此,據說連豢養的狗也是如此,都在同一個大食槽裡吃飯,如有一條狗沒有到,其他的狗還都等它來了一起用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