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出租房屋、代管學生,在臨川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開出租車。
“撫州沒什麼流動人口,就是靠這幾個學校。” 出租車司機老張說。一到放學開學期間,火車站汽車站到處都是人,“出租車拉都拉不完,一下就能走幾十輛,一天頂3天。”
這座小城的人口密集程度也呈同心圓向外擴散,越靠近學校,人口越密集,離得越遠,越荒涼。在一些小區的售樓處,都用紅色的大字打出“學府”“名校”的名號。
高二學生家長鄭楠告訴記者,她早在三年前就考慮在臨川買房,當時兒子還在家鄉讀小學,家鄉宜黃與臨川同屬於撫州市。
她打算,等兒子讀完後,還可以把房子租給其他陪讀家長。但丈夫沒有同意,這個計劃擱淺了。兩年後,兒子順利入學臨川一中,“本來一套房子30多萬元,兩年的時間就多了10萬元”。
“我們那個縣,鄉下的人來縣城陪讀,為了孩子把田都荒廢了,到縣裡面來買房子。縣裡面的人就到市裡買房,市裡的人就到省城,每個地方都一樣。”鄭楠說。
“高考第一是狀元,採訪、上報、掛橫幅,第二即使只差兩分也不會有人記住”
送小林來臨川讀高中,是張英夫婦在孩子上初中時就設計好的路。為此,他們拒絕了留在原籍讀書2萬元的物質獎勵。
在學校王安石塑像前的廣場上,幾張大紅色的“喜報”欄從去年立到今年,上面列出2016年每一位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名字,以及考上外省重點院校的學生名單。
校長王昱不喜歡把自己的學校和衡水中學這類“超級中學”比較,他認為這是“片面地看到我們高考成績好”,他更喜歡和記者談論學校這幾年大力舉辦的文體特色活動。
“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肯定是不合適的,”校長王昱說,“但是有升學率是一所學校的榮耀,真不是犯罪。一個學校如果連升學都管不好,它絕對談不上素質教育。”
這座小城,曾走出湯顯祖、曾鞏等歷史名人,但是家長更津津樂道於一串數字:2016年,江西省理科狀元出自臨川一中,38名學生進入清華北大,而清華北大在江西省招生的名額僅有166個。每年高考成績出來,這個數字都會被地方媒體大肆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