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F1中國站排位賽,梅賽德斯車手漢密爾頓獲得杆位,路特斯車手萊科寧在第二位,法拉利的阿隆索在第三。 |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4月12日,上海國際賽車場內傳出賽車的轟鳴,在此後的兩天裡,全球最“燒錢”的F1大賽將在這裡完成進入中國第十年的比賽。
這10年,上海的天際線不斷增高,從金茂大廈到環球金融中心,再到正在建設中的上海中心,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每年因F1來上海的國際賓客總能發現新的變化;這10年,中國社會全面進入汽車時代,擠進上海國際賽車場的觀眾主體已經從純粹看熱鬧的“獵奇”市民,逐步衍變為真正的車迷。
但對於F1中國站來說,這10年卻並非一帆風順。10年前,當賽車運動剛剛開始在中國起步時,F1這一全球頂級賽事就在政府主導下被匆忙引進。10年後,儘管F1給上海和中國帶來了或許可觀的綜合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賽車文化的形成,但政府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仍備受爭議,這也時刻警醒著那些熱衷於打造“體育名片”的其他中國城市。
上海舉辦之初的火爆景象一去不複返
很多上海人都記得2004年第一屆F1中國大獎賽舉行時一票難求的盛況,上海媒體曾形容,“一張F1門票是2004年中秋節最好的送人禮物”。
3天比賽湧進約27萬觀眾,正賽當天15萬觀眾,中國站的火爆堪稱2004年F1全球18站比賽中最大的亮點。
但是,F1剛進中國時帶來的轟動效應,更多地出於人們並不會持續太久的好奇心理。“2004年時,儘管一票難求,觀眾仍然蜂擁而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F1是什麼,怎樣看F1比賽以及怎樣理解F1所要傳遞的高科技的運動精神。”上海久事賽事公司市場總監楊亦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