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主體
中華文化在台灣的傳承從未終斷。體現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漢文化進入台灣,主要來自先民的移居和官方的教育。鄭成功收複台灣並建立承政治統治體制,漢文化才有組織地進入台灣。鄭經建孔廟,設學校,開科舉,教育、科舉體系很快成為當地主流文化。1665年,鄭經采納咨議參軍陳永華建議,修建儒學講學所“明倫堂”,在孔廟設立“太學”,以儒學為主幹的中華傳統文化自此全面、系統進入台灣。明末清初,一批明朝遺臣流亡到台灣進行文化拓墾,縮短了台灣與大陸在文化上的差距。清朝統治台灣200餘年,是台灣漢文化的發展期和成熟期。執政者在台灣開始完整、系統地實施文化、倫理教育,廣建孔廟,官辦最高學府“儒學”,創辦“社學”、“義學”,為以後的歷史演變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台灣民間興辦“民學”,“書院”也很盛行,到光緒年間台灣共創辦了44所規模不等的書院。台灣設省後,第一任巡撫劉銘傳非常重視教育,他於1887年在台北創辦了台灣第一座西學堂,在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上,台灣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先進的省區之一。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50年間,台灣民眾的中華文化意識從未泯滅,他們自覺開展反日文化啟蒙運動中,同日本殖民者推行的皇民化運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5年台灣光復後,掀起了大規模的文化恢復運動。1967年至1970年,台灣當局推動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根深蒂固,影響廣泛。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集儒、道、佛等多種文化於一身,滲入到台灣的各個角落,既有校園中的傳統文化教育,也有社會和家庭中的耳濡目染,中華傳統文化被廣大台灣同胞世代傳承下去,早已固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1)儒家文化延續了台灣社會、家庭的傳統,促進了人倫規範。台灣尊孔祭孔,“三綱”、“五常”和溫、良、恭、儉一類傳統理念,培養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公民習慣。(2)道家文化影響在台灣主要體現在社會家庭生活之中。道教作為來自中國本土的宗教文化,更為台灣精英群體所重視。台灣人關注環保,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醫療養老和養生之道已成社會熱點問題。(3)佛教文化在台灣十分受追捧。佛教源自印度,自東漢傳入我國,便很快融入中國民眾,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元素。台灣佛教盛況空前,信眾重多,尤其是佛光山等四大山頭勢力廣大。台灣佛教大多與祖國大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抵制皇民化運動和制約基督教入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