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化傳承與兩岸未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10:00:46


 
  一是,閩南話演化成“台灣話”。由於閩南籍的人口在台灣人口中占大多數,閩南話也就成了台灣同胞語言交流中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漢語方言。福建閩南話在台灣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台灣式的閩南話。

  二是,閩南的民間信仰在台灣廣為傳播並產生了主導性影響。閩南地區媽祖、保生大帝、關帝、城隍、陳元光等民間信仰,早已在台灣居民中家喻戶曉,成為了台灣同胞的民間信仰。其中,媽祖信仰在台灣傳播最廣,影響最大。台灣有媽祖廟800多座,信仰者達1100萬人以上。

  三是,閩南民俗習慣在台灣延續。台灣各種宗族活動基本上與閩南相同,這些場所至今在台灣鄉村仍可以見到其歷史痕跡。他們各家族逢年過節都搞祭祀活動,祀求庇佑,指點迷津,避難免災。這些民俗習慣的傳承,反映了移居台灣的閩南人思鄉戀祖情懷。

  四是,閩南宗教信仰在台灣傳播廣泛。其中,閩南佛教信仰對台灣的影響最大。著名高僧廣欽和尚(1892-1986年)被台灣佛教界譽為“聖僧”、“一代高僧”。

  五是,閩南民間藝術在台灣形成厚重的民眾基礎。主要包括戲劇(梨園戲、歌仔戲、木偶戲、高甲戲等)、音樂(南音等)兩大類。歌仔戲發源於漳州的錦歌,隨著漳州人大量移居到台灣,發展為台灣的歌仔戲。歌仔戲後來又傳回漳州,成為至今十分流行的鄉劇。 

  六是,閩南傳統建築風格在台灣傳承至今。台灣的典型民居與閩南傳統的民居一樣,是以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五開間加雙護厝,且紅磚白石雙翹脊加燕尾為主要特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