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路傷痕累累需要的不只是返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8 13:51:40  


  “天定高速質量遭質疑:通車不到兩月,路面已經傷痕累累。”日前,網友發布的一個帖子引起了人們熱議。坦率地說,大型工程建設出問題已不是一次兩次,比如前段時間雲南新三公路試通車第二天坍塌,京滬高鐵南京站開通不到十天就返工重鋪地板磚,廣東丫髻沙大橋多次獲得國內工程建築獎項,但通車9年卻多次維修,每年維修費用高達千萬,時常限行限超,不堪重負。有人揶揄稱,如此修橋鋪路,可雙倍拉動GDP,可喜可賀。但思維正常的人都明白,這種事不僅沒有可喜之處,相反麻煩重重,是對公眾權益的損害。

  眾所周知,中國公路上收費站密密麻麻。據相關報道顯示,收費公路已成提款機,行業暴利超過房地產市場和石油行業。但如果從稅收角度考慮,公路收費實際上涉嫌複徵稅。因此,問題的根本在於公眾眾通過兩次或更多次支付購換來的公路通行服務,卻是動不動的塌方、坑坑窪窪的路面、返修禁止通行的告示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而相關部門對這些問題工程的處理,最多是下發通知返修,於是又是政府重新購買建築材料,又是請工程隊,而且這些修修補補會變成一種常態,隔段時間就會進行大規模維修。治標不治本,但有人總是樂此不疲。當然,對於這種情況,最好的解釋是政府沒有過多的資金用以刨開壞路重修,只能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把一次性重修支付分開,通過多次支付的方式,把資金壓力平攤到未來。但問題就在於,如此一來公眾承受公路之弊病的時間被無限期延長,同時造成財政浪費,更無益於解決公路質量問題。

  所以會採用這種無賴方式,浪費致資金匱乏是一方面,關鍵是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和補救措施。比如,與動不動出現的質量危機相比照的,是這些工程的建設者鮮有被問責的。缺乏被問責者,沒有從制度上行成對建設者和監管者的嚴格約束,造成建設者根本不可能在質量上嚴格把關,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把工程款拿過來並最大可能的節省成本,而不是質量如何。當然,節省成本不是為納稅人和政府減少開支,而是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此外,由於沒有一個及時嚴格的補救制度,致使問題公路逐漸變為“黑洞”,任何修補資金都會“泥牛入海”,不知所蹤,一次次的修補只能造成財政浪費,而且可能延長收費公路的年限。

  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納稅人站出來監督政府投資,一方面從制度上對政府財政支出形成制約,不能讓不該花的錢任意花出去;另一方面,對這些承建單位形成有效制約,畢竟他們是公共服務產品的直接生產者。總的來說,對這些行為放任不管,只會帶來公眾利益的更大損失。畢竟,花別人的錢,自己不心疼,如果連公眾自己都不關心自己的錢用來幹什麼用了,政府和那些單位就更不可能當回事了。(時間:9月28日 來源:荊楚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