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這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某種共識,雖然對這種共識現在有著不同角度的理解。修路目的當然應該是謀求地方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富裕,若秉持執政為民的理念,路不僅應該修通,還應該修好。但假如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半年即告大修,則此路究竟是為何而修?
近日,投資87億元的甘肅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成為關注焦點,該路段通車半年即出現坑槽、裂縫、沉降等重大問題。這條被稱為“暢通甘肅東大門的發展之路、希望之路”,如今因質量問題飽受質疑,被當地居民稱為“豆腐渣工程”。看起來,這條高速公路被寄予了很厚重的期望,但顯而易見的是,在壓力之下,這條路沒有挺住,希望之路成了失望之路,發展之路卻阻礙了進一步發展。高速公路對於地處大西北的甘肅來說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當地官員自有體會,但斥之巨資而報以破路,簡直就是對圍繞此路鋪開的發展宏圖來了個當頭棒喝。
劣質產品之所以劣質,原因不外乎二,要麼原材料本身低劣,要麼製作工藝粗糙。天定高速公路項目辦常務副主任張志勇聲稱:“這與偷工減料無關,沒人敢在這方面做文章。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雖然所用材料就單項而言都合格,但因為大都處於質量標準的“低限”,累積起來可能就會引起一些問題。換言之,天定高速是一條用低質量標準材料建設起來的公路,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而對病害路段的采樣分析後發現,在建設的過程中,天定高速公路防水工藝不到位,並且不按規定要求用料,路面壓實工藝“可能跟得不太緊”,造成空隙率偏大,從而出現一系列問題。這顯然還需要對施工方和監理方進行事後追責。這樣的一條高速公路,當初又怎能驗收合格、順利通車?天定高速何以淪為“搓板路”,結論至此呼之欲出。
公路修起來,官員下馬去。或因腐敗、或因瀆職,某地甚至出現連續四任交通廳長接連被“雙規”的情況,這多少說明道路建設中容易形成利益輸送的腐敗鏈條,以至於公路一有問題,社會就要懷疑其中是否存在貓膩。天定高速的問題,自有相關部門跟進調查,是否存在貪腐還有待繼續觀察。然而,從已經披露的情況來看,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招標、材料、建設、監理等制度設計的問題。目前來看,這條通而不暢的高速路,是以質量標準的 “低限”、“跟得不太緊”的工藝和項目方避而不談的管理共同造就的早夭兒,是一種僥幸心理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