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真正實現科學化預算還要從“源頭”做起。當每年春天,各地人大代表審議財政預算支出情況時,所能拿到的不再是一堆大而化之的抽象數據、晦澀難懂的專業分類,而是對於每一分錢都有具體的安排,如此這樣才能保證預算部門和執行部門分開,以利互相制約和監督。而一些部門作假虛報、欺上瞞下、決策失誤、拖拉低效乃至化公共資金為部門私利之類行為,才真正可能得到有效監督,直至杜絕。
去年有新聞報道,在香港立法會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代表港府公布了近幾年節慶宴會以及公務應酬的開支情況。曾德成表示,港府以身作則,鼓勵中式宴會上只點6道菜,不能點昂貴食材或魚翅等瀕危物種,且吃剩的飯菜需打包拿走。有網友用“這檔次都比不上我們村主任”加以調侃。調侃也好,戲謔也罷,對於財政預算公開一事,公眾有諸多質詢並不是吹毛求疵。只因國家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錢,關係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財政預算公開的大門已經慢慢打開。不妨試想一下,“拍腦袋決定、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這讓我們如此熟悉的“橋段”,還會再頻繁上演嗎?(時間:4月25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