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兩餐抗生素,24小時不停采食,用激素增肥……昨天,隨著央視記者的調查鏡頭,山東一些地方的“速生白羽雞”養殖黑幕浮出水面。儘管有三聚氰胺奶、健美豬等教訓“打底”,這些細節仍讓人心驚。
在現代養殖技術作用下,“小雞快長”不是難事,速成雞不一定就是激素雞。但為了讓小雞快快長,一些養殖戶用藥物催長,從金剛烷胺到地塞米鬆,該停的藥不停、禁用的藥濫用,再加高密度養殖,養出來的就難免都是虛胖脆弱的病態雞了。養雞戶也承認,這些雞都是“亞健康”。
從報道看,速生雞不再緣於個別養殖戶的利欲熏心,而更像是行業潛規則作用,並滋生出一條病態產業鏈。養雞利薄,只有多養快養,憑借“藥雞”維繫利潤空間。而低品質“藥雞”進一步攤薄利潤,只有加大用藥量增加養殖量來彌補,由此陷入惡性循環:速生雞抗藥性越來越強,養雞產業“賴藥性”日益加重。有專家稱,抗生素濫用會導致禽肉藥留超標,危害人體器官,還可能出現動物和人體耐藥性、環境污染等多重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常常存在這樣兩個要素:生產者無德,監管者失職。不久前山西“速成白羽雞”曝光後,有關部門曾作出檢驗合格的結論。而記者調查發現,從雛雞進入雞場,到肉雞出場宰殺,再到上餐桌,多個環節存在隱患。對於至關重要的檢驗檢疫程序,一些地方走過場,甚至花錢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此次曝光的山東速生雞,同樣存在養殖業藥物使用監管空白、檢疫失守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