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錫堂:兩韓經濟互惠雙贏的典例,可做為仍處於緊張對立的兩岸之借鏡。 |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作者 潘錫堂)分屬南北韓的火車,日前通過重兵集結的邊界進入對方領土,開啟自一九五○年內戰以來,中斷半個多世紀的鐵路交通,被視為具有南北韓邁向和解的高度意涵,反襯海峽兩岸和解之路走得比兩韓更遲緩。
韓戰早在一九五三年停火,惟南北韓迄未簽署和平協定,雙方仍處於政治、軍事對峙狀態,但基於經濟利益考量,毅然讓鐵公路交通恢復連接。此次鐵路通車,若能促成鐵路完全連接,對南韓而言,貨物運輸成本可大幅降低,釜山港和光陽港將成為歐亞大陸鐵路終點站,可望發展為物流集散樞紐。對朝鮮來說,可促進落後地區發展,每年也能憑藉連接歐亞大陸鐵路,獲得一億多美元的“過路費”利多,堪稱合則兩利共創雙贏。
兩韓經濟互惠雙贏的典例,可做為仍處於緊張對立的兩岸之借鏡。
長期以來,兩韓從敵對狀態,到啟動“總理層級”會晤,二○○○年更提升為“兩金高峰會”,消弭敵意與對峙,共建互信追求雙贏,頗值兩岸當局參考;何況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台商登陸投資及雙方人民往來頻繁,遠甚於兩韓互動何止千百倍。然而,兩岸因“九二共識”分歧,遲遲無法促成高峰會,即使最能締造互惠交流的舉措,諸如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實現客貨運包機常態化,兩岸也高來高去,甚至互批對方之不是,對比兩韓以“火車對開”體現經濟上的合作,益顯兩岸和平機制之不可求。
陳水扁日前期盼借重回鍋“閣揆”張俊雄處理兩岸事務的經驗,與中國大陸協商陸客來台旅遊、客貨運包機和奧運聖火傳遞等三件大事;台灣“陸委會”也“仰體扁意”,呼籲大陸移除障礙,期能務實協商。然因陳水扁口惠而實不至,大陸方面不但反應十分冷淡,還表示責任不在大陸方面,障礙全是台灣所設。顯見雙方互信基礎相當脆弱,協商事宜短期間內恐難有進展。
兩岸應迴避主權爭議,立足人民利益、便利、權益的雙贏考量,體現最大的包容,方能在協商上取得進展。審諸兩岸關係固與兩韓大不相同,加上陳水扁對兩岸議題之操作,尤甚於善意之釋放;特別時值大選年,又見祭出兩手策略,一邊進行促談喊話,一邊肆行法理台獨,圖為民進黨選情加分,早已被中國大陸看破手腳,是以在陳水扁任內,勢將形成兩韓能、兩岸不能之局。(作者潘錫堂─現任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