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堂:張俊雄回鍋 動機可議前景悲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8 09:44:49  


潘錫堂:扁必定要主導未來一年的施政,並且下“指導棋”壓制謝發揮“和解共生”的選戰基調。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作者 潘錫堂)張俊雄回鍋當扁當局第六任“閣揆”,已於日前正式就職。迄今大家還在納悶,為何陳水扁要更換蘇貞昌、以及選擇張俊雄“重作馮婦”,陳水扁的戰略考量為何?未來一年,張俊雄内閣的角色定位如何?能否為扁當局最後一年的施政拼出好的績效?在在值得探索與檢測。

  此次蘇貞昌走人,並非心甘情願,而是配合陳水扁“展佈新局”,不得不然。換言之,蘇 貞昌去職明顯有著陳水扁“幕後操縱”的跡象。先是長久以來扁謝之間就有嚴重心結,扁擔心他的權力被“黨提名人”謝長廷所分享,尤其憂慮因黨內“西瓜偎大邊”效應發酵導致扁權力可能邊緣化,所以扁用“逼退蘇貞昌”的方式來向民進黨人宣示,他仍是具有左右全局的實力,用以體現其“並無跛腳”、“壓制謝長廷”的具體作為。

  其次是,謝贏得初選,扁除了不樂見謝在現階段“已接手黨政大權”,要牢牢掌控行政院,迫使謝不得不有所忌憚,更重要的是,扁深知如果讓謝主導未來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則謝勢必會以其“和解共生”的政策理念,取代扁往昔“兩岸對抗、藍綠對抗”的施政主軸,所以扁必定要主導未來一年的施政,並且下“指導棋”壓制謝發揮“和解共生”的選戰基調。
  
  此外,扁以張俊雄取代蘇貞昌,除了前述兩點如“仍大權在握”與“牽制謝長廷”之因素考量,亦具有拉攏與示好謝之“統戰”考量,可見扁對謝施展“軟硬兩手”策略。

  由於張俊雄一向對扁唯命是從,扁挑選張當“閣揆”,就可由扁直接掌控未來一年的政治資源,使他可以一方面對謝示好、幫謝助選以交換未來謝若當選,會對他涉及的弊案“放水”,再方面即使謝落選、扁亦可在未來一年充分利用權力,將他涉案的證據作最妥適的安排,用以排除未來卸任被刑事追究的可能性。

  至於扁為何啟用對其完全沒有感脅、也保證聽話的張俊雄回鍋當“閣揆”,原因是張過去當“閣揆”時,即以對扁“唯命是從”而為人們所詬病,根本就是“總統的執行長”,扁用張俊雄就可全然“垂簾聽政”。問題是張曾被“立法院”視為“最不受歡迎的‘閣揆’”,因為張出任扁當局第二任“閣揆”時,正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低落、朝野鬥爭最慘烈、社會秩序最動盪的時期,肇因於扁居幕後遙控張俊雄在幕前政治上對抗在野泛藍,使得朝野對立加劇,後果之嚴重迄今仍難善了,尤其張執行扁的意旨,無視國際商業條約的信用,悍然停建“核四”,不僅使台電損失逾台幣一千六百億元,而且造成國際間對來台投資視為畏途,當時接著就出現台灣經濟負成長五十年首見的困境,難怪張難脫“扼殺台灣經濟發展的劊子手”的罵名,如今張重出“江湖”,不僅台灣經濟只會“向下沈淪”,甚至連兩岸政經關係及兩岸政策也毫無指望了。

  “張內閣”的角色定位只會是“選舉內閣”,一切拼選舉、一切為勝選。扁在未來一年立足“族群衝突”的施政方針,重用邱義仁擔任副“閣揆”,總綰“選舉內閣”兵符,對內運用“去中國化、去蔣化”方式挑起敏感的“族群衝突”神經,企圖以“割喉戰”挑起藍綠衝突,從中牟取政治利益 ;對外則運用“鋒火外交、試探底線”的方式, 鞏固邦交國及爭取以台灣名義加入世衛組織與聯合國,並探尋邁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因此,未來一年在扁掌控下的張內閣能拼出什麼好的政績,實不敢樂觀。(作者潘錫堂─現任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