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版《清史》的得與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4 00:07:17  


 
  經過內部討論並徵求各方意見,台灣“國防研究院"清史編纂委員會首先擬定了21條凡例,後來成為台灣版《清史》卷首的叙例。凡例中明確此《清史》將以《清史稿》為藍本,主要是修訂而非撰寫。之後修史人員明確各自分工,除23位編纂委員以外,又外聘了幾位專家參加撰稿和修訂工作,最後由主任並口總編纂負責統稿。一年後,台灣版《清史》告成,以“國防研究院”和台灣中國文化研究所合作名義刊行。

  二、劉振東質詢案的來龍去脈

  劉振東提出質詢後,1962年6月,“國防研究院”清史編纂委員會作出書面答覆,對台灣版《清史》是否為正史、是否已有人批評、對孫中山稱名而未稱“國父”、本紀是否歪曲事實等方面問題加以回答,基本上不同意劉的觀點。張其昀同時致信劉振東,稱諸多學者曾在美國亞洲學會年會上討論該書,“反應良佳”。

  10月,劉振東在“立法院”會議上對《清史》問題再次質詢,提出了長達四萬字的《重修清史方案》。他指出,歷代政府對於官修正史,都十分鄭重謹慎,不敢掉以輕心,因為一旦“自壞民族之歷史”,將成為民族之罪人,而清史編委會的答覆,卻“公然說謊,修辭不誠”。“國防研究院”清史編纂委員會再次答覆,對劉文中涉及的學術問題和有關細節進行了辯解,稱劉振東“讀書太少,少見多怪”。“行政院”副院長王雲五則在立法院會議上口頭答覆,說這部清史“不是官修的正史”,“所以對於現在的這部清史的編纂並不是政府的意思,而且事實上連史也說不上,因為編者在序裡就已說過‘稍作增補以存史料’,它僅是一種史料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