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年輕人們似乎不那麼計較,甚至不知道這段歷史。他們拿著可口可樂,穿著誇張的棒球服和耐克鞋,朝上岸的美國兵吹口哨和招手,還送上鮮花。離他們不太遠的橙劑救助中心裡,一百多名畸形兒童正在忍受與生俱來的痛苦,他們是越戰期間美軍化學武器的產物。
“歷史的舊債需要解決。”張水永說,“但不應該是我現在看到的方式。”
7月15日,美越聯合軍演,像釋放一枚信號彈,試探著已經發生微妙傾斜的中美越三方關係。“越南想在大國之間搞平衡。”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將說。
越南對美國的示好有軍事方面的原因,也有經濟上的考慮。與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相反,美國則一直是越南最大的貿易順差國,2009年達84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是一台巨型輸鈔機。
滾滾美元讓越南淡化戰爭記憶,與宿敵握手言和,結成新的同盟。而美式生活在越南年輕人中不但不被仇視,而且越發向往。在河內西湖旁的酒吧街,入夜後霓虹絢爛,姑娘衣著性感,邁著曖昧的舞步,以結識西方人為榮。
而越南的知識界也在為新的外交思維提供理論支持,學者們認為:越戰只是意識形態之爭,但中國人卻為了領土和利益。
“遠華親美”,這正是現實中中越關係上一層難言的色彩。
在“去中國化”的同時“去中國”
2010年,一個製作宏大的越南題材電視劇在本土遭遇了巨大的不公:中越合資530萬美元,由眾多越南一線演員領銜的大型史詩型電視劇《李公蘊:到升龍城之路》被禁播,理由是“太中國化”。
這部原定為河內建都1000周年獻禮的作品講述越南太祖皇帝的成長歷程,拍攝點在中國橫店。越南影視審查方看後非常不滿,說把越南太祖皇帝拍成了中國皇帝。
一個言論溫和的越南學者也不太走運。同年底,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前所長阮輝貴接受一家中國媒體的採訪,表達了“中越文化同源”的觀點,結果遭到口誅筆伐。反對者認為這無非等同承認越南文化出自中國文化,“是對歷史的歪曲和對民族的冒犯”。最後,阮不得不發表聲明,說是在非正式場合受到了誘導式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