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再講講對中國安全形勢的看法。我覺得,周邊東南西北,這兩年麻煩多了一點是東側麻煩多了一點,其他三面應該說形勢還是不斷的更好一些。即便東面發生了問題,它這個問題也是說我剛才強調的,局部性的,小規模的。我在中國評論寫的關於南海問題的那篇文章,就講到,一方面這幾個國家,菲律賓、越南和我們在具體的南海問題上跟我們搞對抗,另外一方面它們要和我們搞經濟合作。你可以說它搞政經分離,既要想在具體的南海問題上撈好處,又想在經濟上得好處,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很複雜。所以我現在講到這些問題,我用的頻率最高的詞,喜歡用更複雜。複雜的意思就是好壞兼有,好壞交織,好壞互換,這就是複雜化的意思。這裡面我就覺得呢,有問題很正常,但是要看這些問題,影響如何,前景如何;第二個更重要的要看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是因何而起,能否轉化,這是判斷大形勢的時候。當然對具體問題,比方講,南沙美濟礁,我們跟菲律賓怎麼樣,那是一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事情。那麼到整個中非關係,中越關係這又是一個層次的問題;再到整個東南亞或者說南海的形勢,我們國家的安全,這是更高層次的問題了。所以它不同層次的問題有不同層次的內涵,不同層次的目標,不同層次的解決辦法,這個一定要把握住。最後我也說一下我們國家戰略。首先我講,政策是需要經常調整的,所謂與時俱進的政策。戰略是應該保持相對穩定的,當然保持相對穩定不等於不可以調整,而是說是否出現了必須進行戰略調整的要求條件和需要。我認為,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戰略並沒有面臨需要調整的這種環境。我們的戰略,應該說經過1978年一直到21世紀初,20年才相對的清晰起來,穩定下來到今天。現在來看,我們這個戰略應該說效果很好,而且可以這樣講,應該比較長時期的堅持下去。這就是我對這些問題想法。因為這些問題恰恰是我平常很關注,一直在思考,可以說思考了將近30年的一個問題。
謝謝大家!
評論員小檔案:
譚小芬: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副導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曉宏觀經濟與產業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油財務公司金研所特聘專家,中評社特約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和世界經濟。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財經評論50餘篇。
劉飛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從事客座研究,主要方向是美國內政與外交決策研究、美國對外戰略及中美關係研究。
張潔: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安全與外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博士。編著有《冷戰後近鄰國家對華政策研究》、《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2011)》等,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政治研究》、《當代亞太》等核心期刊發表十數篇學術論文。
張智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日關係、比較政府與政治等,中國評論網特約評論員,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及大陸《上海商報》等多家媒體發表評論文章百餘篇。
余翔: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歐盟非傳統安全項目負責人,主要從事經濟安全和歐盟非傳統安全研究。曾主持或參加過多項重大課題,迄今已在各類學術期刊和報刊雜誌上撰寫學術論文及評論文章一百多篇,著作多部。
田文林:供職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要研究中東政治、民族宗教問題。曾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西亞非洲》、《世界民族》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在《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報紙,《世界知識》、《環球》、《嘹望》、《紫光閣》等時事雜誌發表時評數百篇。
趙會榮:2001年以來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工作,從事中亞問題研究,副研究員,博士。兼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杜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南亞、東南亞、大洋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南亞政治、安全、民族宗教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