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此,徵求意見被一些人認為是“走過場”。
“就像造飛機火箭,我也提不出意見。”一位審評委員會專家認為,隔行如隔山,食品安全標準的專業屬性導致很多普通人不能100%參與。
其中在大米中添加防腐劑問題上,食品添加劑標準剛公布,還是糧食部門和企業關注的,並通過媒體表達撤銷訴求,遂引起輿論反彈,衛生部也做出要進行研究的表態。
但此事中,即便是專業人員,也未必能完全注意網上的徵求意見稿。
針對上述問題,張旭東透露,衛生部正打算與消協合作,在食品安全制訂過程中,將邀請消費者參與,提高標準的公開、公正和透明度。標準處也打算在衛生部官網,設立食品安全標準制訂欄目,循環滾動徵求意見。
安全是底線
“三聚氰胺事件”後,公眾對乳品等食品安全的關注就像火藥桶一觸即發。
生鮮乳標準首次質疑在2010年,之後一年半中,多個食品安全國標遭輿論危機。
衛生部新聞辦工作人員也有些無奈。幾乎每3到6個月,就要處理一起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危機”。
其中,衛生部組織相關的新聞發布會、媒體溝通會、專家見面會就不下四、五場。
標準過於專業和缺少公開透明的程序,被普遍認為是公眾對新國標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
有官員則說,“現在的問題不是消費者對某一標準的關心,而是對整個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之前,鐵觀音等茶葉中爆出稀土含量超標。12月2日,該限量標準被同意撤銷,有衛生部官員擔心,或將又會引起一場輿論危機。
但標準一味妥協,底線是什麼?
對此,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說,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他表示,很多人認為供港食品安全標準高,但這樣食品成本也高,普通老百姓肯定承受不起。食品安全標準,保證安全是底線。
11月29日,魏榮祿記得在他參加的一次乳製品標準的討論會上,主持人上來就說:“今天只談安全,不談健康。”
但魏榮祿仍堅持認為,健康和安全,應該“一起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