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框架”內,保證不分裂整個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約束,構成了框架的外圍,確保框架不會鬆懈。兩岸的“憲法”即是這個框架內的重要鋼筋樑柱,如果台北不接受兩岸主權不可分割、北京不能接受台北的“憲法”治權,就難以共構一個框架。
“一中三憲”構成了兩岸和平發展期的框架,再透過“兩岸統合”,雙方共同合作與治理,讓這個框架有血有肉。統合的政策愈多,這個框架就愈緊密。
以上即我們以長期研究成果,也回應中共十八大對於“探討合情合理安排”所做出的建議。
要及時確定兩岸和平發展的架構(框架),還是先經後政,等到時機成熟再說?每個人,每一方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也涉及到當事者對於利害的權衡、對於價值的認知。我個人當然傾向先確定架構,就好像,先鋪了路才能保證用路的安全,先挖了渠才能避免大水的泛濫。不過,我有我的觀點,也尊重大家的看法,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反覆思索與辯證。代表中評社謝謝大家的參與。
評論員簡介:
張亞中: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政治學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曾任職核能工程師,曾在台灣“外交部”、“陸委會”任職,曾派駐維也納、漢堡、拉脫維亞,在“陸委會”時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邵宗海:台灣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學士,美國西德州立大學政治學(國際關係)碩士,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學(外交史)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副教授、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陸委會”諮詢委員,政治大學中山研究所所長等;現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中華兩岸關係發展協會理事長等。
李建榮: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中時晚報》記者、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主筆、總編輯特別助理、主任記者、編輯部專題策劃組主任,中國廣播公司節目部經理、副總經理、董事、代理總經理,國民黨主席連戰辦公室顧問,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辦公室主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兼國民黨發言人、“陸委會”諮詢委員,亞洲物流董事長等;現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圓山飯店董事長等。
鄭安國: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曾任台灣“陸委會”香港事務局局長,“陸委會副主委”,台北市長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現為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
陳淞山:台灣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陳水扁“國會”辦公室主任、跨世紀“國會”辦公室執行長、“考試院”保訓會委員、陳水扁辦公室主任;現為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