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然而與艾青不同,他的繼任者丁玲從整風運動伊始,便以一種政治高度正確的面目出現,在針對《人民文學》錯誤導向的批判中,丁玲發揮了重要作用。她也因此成為了重大的贏家,此時的她,身兼中宣部文藝處處長,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文藝報》主編,三重要職,此刻又將《人民文學》收入囊中,儼然炙手可熱。
徐慶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就是當年跟丁玲的學生給我講過,他說你不知道,丁玲當年有多牛,批一個軍大衣,就是大氅,大氅的軍大衣,後邊蜂擁地跟著好多人,到哪去,那就是,很氣派呀,你看胡風日記當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說丁玲如何如何如何的,所以丁玲那時候抓了文藝界的大權,基本上在她手上。
解說:曾經擔任《文藝報》副主編的陳企霞,是當年丁玲最緊密的追隨者,許多批判文章都由其親自主持撰寫。
陳恭懷:每一期都有一個大的批判文章,不是批判這個就是批判那個,我這個選的這個裡面,有好幾篇都是,都是那個他在文藝報給那個寫的批判的,就是這個《腹地》,還有這個《無敵力量從何而來》,就批判那個碧野的,《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為資本家,為不法商人做辯護的小說,還有一個明目張膽為資本家捧場的作品,這都是,都是批判。
石灣:唐達成,他的感受是最那個,他當年就是《文藝報》一個年輕的編輯,後來是編輯部的副主任,他就覺得當年《文藝報》就是搞大批判,就是批這個批那個,就是大家拿到《文藝報》的時候,手都要發抖,不知道這一期又批誰了,就是左得很厲害,很左,他自己也覺得丁玲,陳企霞很左。
解說:我是毛主席旗幟下的一個小兵,我要呼喊著毛主席的名字,像戰士一樣衝鋒,晚年的丁玲用文字準確地描述了她在整風運動的表現,這同早年那個寫《莎菲女士的日記》的自由派作家早已判若兩人,其間的變化耐人尋味。
究竟為何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呢?讓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向1942年。在1942年的整風運動中,因寫雜文《野百合花》抨擊延安不良社會現象的王實味慘遭不幸,而同樣因寫《三八節有感》招致批判的丁玲則僥幸過關,這場整風運動過後,丁玲主動要求前往中央黨部進行改造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