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強: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6 12:00:35


 
  長期以來,社會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一種優化的社會結構或者一種理想的社會結構,在現代社會中,終於發現了,是橄欖型社會結構。所以,這也體現了社會學家的人文情懷。人們一直在憧憬美好的社會,比如康帕內拉,寫了太陽城,描述美好社會,莫爾寫烏托邦,其實也是在憧憬美好的社會。當然作為社會科學學者,肯定是要做實證研究的,而橄欖型社會不僅僅是憧憬,它更體現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的研究和考察,特別是對於現代社會結構的一種考察。

  那麼,誰最先提出了這樣一種想法呢?即討論中產社會,討論中等階層的社會,一般認為,從學術上,最早比較全面闡釋此種社會現象的理論家是德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萊德勒,早在1912年他寫了一本著作,提出了中產階級社會的觀點,也是基於他對於德國社會的觀察和思考。他發現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這樣一種中產階層,這個階層在逐漸發展和擴大。

  當然,後來的理論家還有很多,一般大家熟悉的是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又如大衛•洛克伍德研究英國中產階級。還有大理論家丹尼爾•貝爾,他提出後工業社會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結構。卡爾•馬克思也是社會結構理論的大家,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研讀了他的著作的話,就會發現,他確實在理論上涉及這個問題了。我們讀馬克思的著作,就會發現在《剩餘價值理論》著作中,他談到過這個問題。《剩餘價值理論》也被稱為資本論第四卷,是後來整理馬克思的手稿、讀書筆記出版的著作。在《剩餘價值理論》或《剩餘價值學說史》中,馬克思在兩處都提到了,中產階級會逐漸擴大,馬克思還說,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進程正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闡釋的中產階級解體的現象。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馬克思的分析邏輯,就會認識到,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中產階級分化了一定會引發社會的動蕩與不穩定。反之,如果中產階級不分化,那自然預示著社會的穩定。我們很容易理解,如果中產缺失,一個社會兩極分化,那社會是一定要動亂的,一定要發生問題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馬克思論證的邏輯恰恰與我們講的橄欖型社會的邏輯是一致的。

  橄欖型社會結構,以及關於社會結構的討論在我們國家是比較熱烈的,為什麼呢? 

  一定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社會改革開放38年以來,社會進步速度非常快,我們完成了兩件大的事情,一件事情叫做工業化,一件事情叫城鎮化。城鎮化率按城鎮常住人口計算,已經超過50%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