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思考,中國社會下一步往哪裡去發展?怎麼去發展?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我們就能理解了,我們今天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未來社會結構發展方向的問題,是希望未來中國形成一種橄欖型的社會結構。
其實中央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在很多文件中強調說,我們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會的比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裡也專門提到“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當前是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要思考,下一步我們怎麼來推進這個社會?如果說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橄欖型社會是我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是和諧社會的象徵。大家想想,橄欖型的對立面是什麼?是兩極分化啊,那肯定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
所以,這樣就能理解,我們實際上是想推進社會的結構優化。當然橄欖型社會的形成,肯定需要很多條件,後面,我會具體分析這些條件。
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橄欖型社會,那麼今天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結構呢?測量社會結構,也是對於社會學家提出一個挑戰,怎樣來測量社會結構呢?
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七千萬人,這個社會的調查測量並不是很容易。首先,我們得有調查測量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結構呢?社會學有很多種測量方法,社會結構也有很多方面,比如社會結構有經濟結構、文化結構,比如按年齡有老中青,還有性別結構,但是,社會結構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所謂“社會地位結構”,即一個社會是由什麼樣的人構成的?我們很容易理解上、中、下,有高收入,有中收入,有低收入,怎麼測量呢?
社會學家比較了世界各國多種測量方法,歸納出了一種方法,是比較量化的方法,這種方法叫“國際社會經濟地位指數”,它原是英文詞,叫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簡稱:ISEI)。這個指數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能給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打分,你為什麼能打分呢?那當然我們是依據很多的調查資料、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