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理解,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怎樣上升的?其實我們能理解,你說一個農民,他對未來的期望值是什麼?做農民工調查時,我常常會問農民工,我說小夥子你在北京打工這麼長時間了,將來想做點什麼事情呀?打工以後有什麼理想嗎?多數農民工跟我說:我將來回家鄉,開一個小買賣,做個小經營。其實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此而發生了地位變遷。
社會結構測量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通過測量社會結構,我們發現這個社會結構存在什麼重要問題?
如前所述,既然測量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又測量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提出過倒丁字型社會結構,又提出過土字型社會結構。那麼,我們在裡面究竟發現了什麼問題?值得講的發現是什麼?我覺得可能有三個事情是比較重要的。
第一,中國的社會結構城市和農村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第二,大城市和小城市存在非常巨大的差異。第三,同是在一個城市裡面,戶籍的人口居民和外來打工者之間有非常巨大的差異。
先看第一個差異吧。
城市和農村我們從數據顯示上看,還是用剛才說的所謂ISEI值圖形來讓大家看看,這個圖顯示的是城市社會結構,大家用這個結構與我們一開始看的那個比較,不管是倒丁字型或土字型,我們心情一下舒展了,我們會覺得還行呀,屬於橄欖型了,是不是呢?是的。總體圖形是很清楚,城市社會結構是橄欖型的。如果僅僅看中國城市社會結構,中國實現現代化了,社會結構現代化了。你們看,非常好的一個橄欖結構圖形。
但是,我們再思考一下,這裡僅僅說的是城市人口結構。當然,這個城市人口包括了打工族。在計算城市人口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城鎮常住人口”,什麼叫做城鎮常住人口呢?是指在城市裡面,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只看時間,六個月和六個月以上,全記在內。這是人口普查的統計方法,如果你在一個城市裡面生活了六個月和六個月以上,我們就把你歸為城市人口了。比如說,北京現在有兩千多萬人,但實際上北京市真實的戶籍人口只有一千兩百萬,那剩下的那一大半呢?剩下的,超過一千兩百萬的人,實際上是外來人口,但是如果你在北京打工六個月以上,我們就把你放在城市人口裡了。即使這樣的話,那也還好,中國城市還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橄欖型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