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看根據這種方法測量的中國社會結構的圖形。大家會說,這很奇怪啊,怎麼會是這樣一個社會結構呢?
這個大約是2005年,我當時使用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做ISEI的測量,全國第五次人普查是2000年進行的。那麼,大家會問你怎麼打出的分數呢?需要將普查數據轉換成ISEI值。就是說,在人口普查的數據裡面,有每個人的職業的詳細記錄,根據職業記錄轉成ISEI值。那這樣的話,需要做大量的數據轉換工作了。總之,就是把人口普查數據,轉換為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後來,將文章發表出來題目叫做《倒丁字型社會結構與結構緊張》,結構緊張講的是倒丁字型社會結構的社會後果問題。
最大的一組是誰呢?是農民,這樣我們就能理解了,中國社會存在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大體上得分23分值的農民群體人數最多,其他各個群組也有各自得分值。
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征是什麼呢?它的結構的基本特征告訴我們,就是下面這個農民層的人群基數太大。這個是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做的ISEI地位值。
我們把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用同樣的分析方法,測量社會地位,測完以後,也寫了一篇文章來分析叫做《從倒丁字型結構變成土字型結構》,說明什麼問題呢?
大家看到了,就是農民有明顯減少的,那麼農民到哪裡去了呢?他們流到了社會其他階層去了,總的來看,即使是土地字型結構,還是下層太大,這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社會還沒有走到一個現代化的結構中來。
所以,如果說我們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可能非常深刻的一個問題是社會結構需要現代化,社會結構現代化的前提是要求我們要完成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所以現在就能感到它的任務是非常重的。
大家會說,你來分析一下吧,這樣的社會結構圖形它說明了什麼?它有什麼問題?這樣一個結構就是不同層次的人的需求差異太大,以至於社會交換都比較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