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相關資料:
現年91歲的馬克斯韋爾,是研究中印邊界問題的權威專家。1959年,他擔任英國《泰晤士報》駐南亞記者,常駐新德裡。從1962年開始,他撰寫了大量有關中印邊境戰爭的報道。1970年,他出版《印度對華戰爭》一書,明確指出戰爭是印度挑起的。之後,他對中印關系進行跟蹤研究,發表了《中印邊界爭端的反思》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眼下,中印對峙仍在持續,記者近日專訪馬克斯韋爾,請他闡述對這場爭端的看法。
文|李鋒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環球時報”(ID:hqsbwx),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中印爭端為何周期性出現?
記者:中印兩國間漫長的邊界綫,數十年來懸而未決,您認為中印兩國在劃界問題上態度有何不同?
馬克斯韋爾:印度堅持認為,它有權根據歷史、傳說和實際控制綫來決定邊界走向。而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比印度多得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國就主張在領土問題上與鄰國通過談判達成一致,這與印度的方式截然相反。印度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從來不讓步,由它自己定義邊界,并強加給鄰國,而中國在此問題上要明智得多。結果就是,在14個陸上鄰國中,12個已經與中國解決了邊界問題,剩下的兩個就是印度和被它控制的不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印度拒絕和中國進行實質性談判,始終堅持“我告訴你邊界該怎麼劃”,這種頑固立場導致中印不可能就邊界問題達成一致。
由於邊界問題懸而未決,中印之間的爭端幾乎是周期性出現,并往往導致局勢變得很嚴峻,就像這次這樣。
記者:您說過面對中國,印度有“無辜受害者”心理,這是1962年以來很多印度人心中一直存在的陰影。這種陰影為何揮之不去?
馬克斯韋爾:印度的這種心理是戰爭失敗帶來的屈辱感導致的。印度帶著必勝的信念在1962年與中國開戰,但僅僅一個月就美夢破碎,招致顔面盡失的徹底失敗。這給印度政界帶來深深的傷痛,以致在印度的政治精英中演變為長期難以愈合的心靈創傷。這種傷痛又促使印度人渴望複仇,寄望於在與中國的第二次戰爭中獲得勝利。這種精神上的妄想已經成為印度政治中極為危險的因素,特別是在軍方。與中國有過作戰經歷的老一代印度軍人都明白當年是印度挑起了與中國的戰爭,但印度的新生代軍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甚至寄望通過對華戰爭一雪前恥。
當年的戰爭結束後,很多印度人和我談起對那場戰爭的看法。尼赫魯政府告訴他們的人民,是中國對印度發動了突然、無端的侵略,印度被中國“從背後捅了刀子”。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不過是尼赫魯用來掩飾失敗編造的借口。尼赫魯應該為戰爭負責,是他將印度推向了與另一個軍事上更強大國家的戰爭,結局必然是失敗,但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又不肯承認這一點,只能通過謊言來隱瞞真相。所以,印度的政治精英都被欺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