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來,國內衍生品遠不如國外市場大,單月銷量也捉襟見肘,《海牧》天貓賣得最好的是28元一個的膠帶,非大利潤產品,衍生品似乎就是個賠本賺吆喝的市場。但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國內衍生品幾乎都是在盈利的。
劇方保本穩賺
從版權方角度來講,他們賺取的更多是授權費和利潤抽成費。首先他們把劇的元素授權給下游製作公司、品牌商使用,“具體授權費不同,要看品類”,於天表示。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開發一套劇的元素體系提供給下游公司。然後他們工業設計完畢後,我們再來審核。我們也會提供售賣的建議,例如是眾籌,還是在什麼平台售賣。最後他們盈利,再給我們固定百分之多少的分成就行,所以我們幾乎是保本在賺。”
衍生品製作方把控盈虧風險
衍生品製作方除了需要支付授權費用,還需要支出製作成本費。雖然看似回本壓力大,但大部分衍生品製作方表示幾乎都是盈利的。王洪玲透露,善禧文化整體一直是盈利狀態,尤其是《三生三世》和《楚喬傳》這種熱門劇集,但在個別項目上可能有虧損情況,“一些網劇會差一點,現在品牌方和觀眾對於網劇衍生品的興趣還沒那麼高。”據於天透露,成熟的製作方會精准根據預估售價,來估算下單量和成本範圍。例如手機殼預估單價100元,“基本上衍生品的定位都在100元左右,便宜的就幾十,因為太高的話又是另一個消費群體了,像特別喜愛的。”而一個手機殼的開模費若是5萬元,那1000個或許就是基礎量,可以回本。但再多的話就會有成本壓力。“出貨量都是衍生品製作公司來定,因為像某品牌是專業做杯子的,一個品類能賣多少杯子,是單做一個品類,還是拿出現有產品的庫存量分出來開發新產品,他們自己會保本計算。”
不同的售賣方式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單價較高的產品往往會使用眾籌模式,一個手辦若需5萬開模費,那只需要在平台眾籌5萬元,一個人支持300-400塊錢,廠家既能開模,消費者也能同價位拿到貨,兩全其美。從鮎魚電商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眾籌模式下的營收十分可觀,雖然銷量只占總銷量的30%左右,但銷售額可以占到5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