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未來的大方向。回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對華政策,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知明年再次上台執政的特朗普政府。提起特朗普,我們自然會回溯2018年至2020年的中美關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2017年12月發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宣告美國回歸大國戰略競爭時代,將中俄視作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③2018年,特朗普政府發動了對華貿易戰,對中國出口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徵關稅,雙方你來我往,劍拔弩張。2020年,特朗普為了贏得選舉的勝利,推卸防疫不利的責任,不惜使用“中國病毒”這樣的侮辱性詞彙來攻擊中國,在反共反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最後一刻,甚至還想軍事打擊中國南海人工島礁,以便製造“十月驚奇”、獲得大選的最終勝利。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的所作所為,導致中美關係急劇惡化,“如自由落體般下墜”,已經難以回到過去。
特朗普變化無常的個性和毫無底線的行為模式增加了決策的不確定性。特朗普言行不羈,複雜善變。作為商人出身,特朗普自小遠離華盛頓的政治塵囂,沒有政治正確的框框束縛。他推崇善於應變的經營謀略,不太願意墨守成規,接受各種陳規舊俗的約束。從對女性、少數族裔的公然侮辱,到無視乃至挑戰傳統的政治規範,都表現出他的桀驁不馴。特朗普不按規矩出牌,常常讓人琢磨不透。他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光譜也具有高度靈活性,也曾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搖擺。他支持過民主黨人,但最終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當選。特朗普身上還具有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特徵。這種人格特質的人自我感覺良好,目中無人,自我中心意識濃厚。與自戀型人格相關聯,特朗普目標執著,爭強好勝,不易服輸。不僅如此,利字當頭,富貴險中求,敢於冒險,這是特朗普的又一大特質。
大幅勝出提升了特朗普執政的合法性和施政的自信心,共和黨“特朗普化”及掌控國會兩院,導致對總統權力的牽制力下降。2024年大選中,特朗普不僅橫掃七大關鍵州,贏得了300張以上的選舉人票,而且出乎預料地獲得了普通選民票多數,比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多出了200多萬張選票。特朗普所代表的是美國右翼保守派陣營,主要由兩股力量組成:一是全球化進程中經濟利益受損的美國中下層白人群體,以白人藍領工人為代表。二是美國多元文化主義浪潮下價值理念受到衝擊的保守派力量,以福音派人士為代表。特朗普毫無爭議地勝出增強了特朗普執政的信服力,也提升了特朗普本人施政的自信心。加上共和黨“特朗普化”,國會兩院又都被共和黨人所把控,這就使得特朗普的施政更為順暢。但是,特朗普推崇總統特權,這就使得他的決策更加以自我為中心,也更為跋扈。
特朗普團隊中對華極端強硬派不乏其人。經歷了第一任期的風風雨雨,特朗普更加重視團隊核心成員對於自己的忠誠,任人唯忠意味著可供考慮的人事選擇嚴重受限。目前,特朗普政府負責外交安全的團隊成員已經浮出水面:來自佛羅里達的聯邦眾議員邁克·沃爾茲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聯邦參議員馬克·盧比奧被提名出任國務卿,福克斯新聞台主持人皮特·赫格賽斯被提名出任國防部長。這些人都是對華極右鷹派,主張要強力遏制中國。《紐約時報》的社論將他們明確描述為“槍口對準中國的新一班冷戰鬥士”。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