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不僅是一種思想論說,更是一種治國方略。中國古聖先賢在明確人民對於治國安邦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為政者在治國理政中應該踐行的民本仁政,主要體現在富民、教民和利民三個方面。一是富民強國。《管子·治國》記載:“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強國必先富民,為政者應大力發展經濟,主張“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通過藏富於民的方式來發展生產、繁榮社會。二是教民以禮。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為政者在充裕人民物質財富的基礎上要“富而後教”,通過“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十教”(《荀子·大略》)對百姓實施禮樂教化,否則“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三是利民為本。為政者的民本理念需要通過人民皆有所利的仁政實踐來充分體現。對此,孟子提出,對“士”,要做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對“農”,要做到“助而不稅”;對“商”,要做到“市,廛而不徵,法而不廛”;對“平民”,要做到“無夫里之布”。可以說,士、農、工、商這四個層面的具體舉措構成民本仁政思想的政治實踐。今天的以人為本思想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精華的繼承和超越。
三、實踐維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現實旨歸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⑤這一方針正是源自於河洛文化中“大一統”思想、“和而不同”理念以及民本思想觀念的思想智慧,本著對兩岸同胞共同未來的期盼,通過粉碎“新兩國論”的政治圖謀、化解制度之爭的思想分歧,來共創兩岸同胞的現實福祉。
(一)以“大一統”思想粉碎“新兩國論”的政治圖謀
“大一統”思想作為中華民族疆域上的歷史秩序和情感上的價值追求,是中國歷史上維護政權穩固和社會安定的根本保障。“大一統”思想以統一為綱,將個人、社會、國家緊密聯繫為有機整體,使中華民族形成“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向心力。“一統者,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漢書·董仲舒傳》)正是這種源自於歷史底蘊最深層次的價值取向,使得中國人民形成了基於文化認同和心理歸屬為根本的,對於國家統一的理想追求。台灣問題因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而形成,“儘管海峽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⑥一個中國原則不僅是“大一統”思想的時代表達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大勢,更是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
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台灣自古屬於中國。面對歷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的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日前發表的“雙十”講話中,以“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進行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相比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論”,“新兩國論”意圖藉“中華民國”之名凸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無疑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歪曲挑釁,更是對台灣民眾的隱瞞欺騙。1943年《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已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台灣歸還中國。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明確了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在1978年建交公報和1982年八·一七公報中均明確表示,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面對如此清晰明瞭的事實依據,賴清德陷入美國“以台制華”的陰險圖謀,意圖解構“兩岸一中”、妄想“倚外謀獨”,到最後注定是“害台毀台”、自尋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