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著祖國人民對台灣同胞的深情厚意。自1987年《關於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打破兩岸同胞隔絕狀態以來,台灣同胞在兩岸經濟文化合作中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享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成果。從1978年兩岸貿易額僅有的4600萬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2678.36億美元,大陸連續23年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穩居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⑩這為台灣同胞帶來了豐厚的現實利益。中國共產黨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從“兩岸是一家人”⑪的宣示到“兩岸一家親”⑫的理念,再到“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決心,從“通郵通航通商”的“三通”到“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新四通”,祖國大陸對台工作不斷深化發展,始終以台灣同胞福祉為念,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隨著“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助力台胞台企發展的“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台舉措的出台及落實,台灣同胞與祖國大陸的情感認同與利益連接不斷增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對兩岸持續加強的融合美好前景,台灣民進黨當局出於“倚美謀獨”的政治本性,唯“美”是從,配合美國企圖對大陸大搞“脫鈎斷鏈”“小院高墻”,嚴重破壞兩岸經貿秩序。這種犧牲台灣經濟前景、砸台灣民眾“飯碗”的行為愚不可及,嚴重損害了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經濟環境,面對祖國大陸持續提升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面對長期困擾台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眾多難題,台灣同胞理應在祖國大陸一系列的惠台政策中擺脫政治內耗、發展經濟民生,在能更多獲利受益的基礎上構建兩岸“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台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繫於民族復興。”⑬孫中山先生曾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⑭如果用這句話來表達現在兩岸關係的時勢,即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就會受損。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作為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充分體現出我們對和平價值的珍視和對同胞福祉的珍惜,有力彰顯了我們對民族負責、為後代著想的責任與擔當。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兩岸同胞要把握歷史大勢,在不分裂國家、認同都是一家人的基礎上化解矛盾、尋求共識。正所謂“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詩經·小雅》),兩岸同胞可以就家裡事有商有量,但對於“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要堅決反對並強力震懾,將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共圓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本文為“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及思想理念研究》(項目編號:23ZDA016)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