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特朗普對台政策變量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5-01-16 00:10:34


 
  但是,台當局完全滿足特朗普要求的可能性不大,如把防務支出提高至GDP的10%就難以實現。主因是這意味著每年軍費約為2.64萬億元新台幣,比2024年增長6倍,占每年總體預算的84%。因此,島內對向美國交“保護費”尤其是提高軍費以購買美武器抱持消極態度。《聯合報》社論認為,《金融時報》報導的對美軍購多屬大型載台,與台“不對稱作戰”的“分散與機動性強、小而精準”原則並不相符。此外,愈多軍購衹會讓半導體供應鏈加速離開台灣,而且會引發大陸反彈壓制。台前“立委”丁守中也極不認同對美高額軍購以換取支持的做法,認為台要“避免美國反中鷹派想把台海變成地獄門、替美國打反中代理戰爭”,應“加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兩岸人民和諧共榮互利”。民進黨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如“立委”陳冠廷認為,軍事採購應以台實質防衛需求為依歸,不能“為了展現對抗決心或迎合特朗普政府”。台民意基金會2024年11月15日民調顯示,台民眾同意者38.7%、不同意者51.4%。不同意者比同意者多12%。

  因此,台當局妄圖通過瞞天過海方式進行處理。台灣匿名安全官員稱,自2016年以來,台防務預算支出直線上升,至2024年增長幅度達80.47%。同時,台面對的是新型態軍事威脅,特別是混合式威脅、灰色地帶衝突,因此不能使用防務支出占GDP比例這一衡量標準。⑪“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認為,台在“全社會防衛韌性”下,防務預算分散在各部門,實際防務支出“可能接近特朗普政府期待的數字”。對於台當局的處理方式,特朗普會否買賬並不清楚,但參加特朗普內閣成員面試的科爾比(Elbridge Colby)絕不答應。針對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批評他“台灣的防務預算應提至GDP5%”的言論,科爾比回應稱“台灣要清醒”。⑫

  (三)美國內政治的牽絆。特朗普上台後,首要解決的是國內減稅、放鬆監管、加徵關稅、打擊非法移民、提升政府效能、司法改革和打擊“深層政府”等事,其對外政策並非優先處理事項。在解決一系列國內問題時,因為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以及共和黨在國會並不占據絕對多數,特朗普的政治議程並不會特別順利。即使是對外關係中,首先要解決的是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等問題。因此,對台政策或不是特朗普首先要推動的重點。在此背景下,美國內親台勢力的影響力變得至為關鍵。特朗普雖在執政團隊中處於絕對領導地位,內閣成員幾乎都“以特朗普為尊”,但特朗普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親力親為,其執政團隊成員仍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其第一任內的國務卿彭佩奧雖也將貫徹特朗普的意志作為第一要務,但在對台事務上仍體現出其明顯的操作痕跡,比如解除對台交往限制等等。當前特朗普執政團隊成員中,不論是國務卿盧比奧還是國安顧問沃爾茲,都被認為是“對華強硬派”,這就為其操弄“挺台制華”埋下了伏筆。盧比奧在被問及會否繼續支持台灣時稱,總統決定外交政策,國務院的工作就是執行它。⑬但盧比奧作為美極端挺台派,其在處理涉台事務時採取挺台的做法是可以預期的。沃爾茲曾言,“台灣不僅掌握全球八成先進製程芯片,而且地理上位於日韓與東南亞海運要地,控制全球一半GDP,台海形勢影響極端重大。”⑭此外,美已經形成跨黨派支持台灣的現象,如前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等人,持續鼓噪美國應該“挺台制華”,也影響特朗普對華涉台決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