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台對美增加採購最可能的方向是購買美石化能源。台是一個極度缺少能源的地區,每年進口原油約為3億桶、天然氣約為2000萬噸。2023年,台自美進口石油約800萬桶,占比27%,天然氣200萬噸,占比9.8%。⑱意即,台購買美能源還有較大操作空間,而且與特朗普重啟石油天然氣開採政策相吻合。
特朗普對台經濟方面訴求影響更大的是另外幾個方面。一是要求台與大陸加速脫鈎。雖然兩岸貿易額已然大幅下滑,由2021年的2084億美元降至2023年的1660億美元⑲,但大陸仍是台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若兩岸貿易持續下滑,而美又對台商品加徵關稅,則對台外貿打擊顯而易見。二是要求台積電將最先進芯片製程遷至美國。目前,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為2納米,在美投資生產的是5納米。台積電被島內稱為“護台神山”,被迫赴美生產最先進製程芯片,那對台安全的影響也是可以預期的。此外,強勢美元短期雖有利於台出口,但長期而言將增加台自美、日、德、荷等國進口設備及原物料成本,進而影響整體產業國際競爭力。同時,台工具機、水泥、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也將因美加徵關稅而受到重大影響。
其二,要求台大幅增加對美軍購。拜登政府對台十分容忍和友好,拜登先後五次聲稱“協防台灣”,幫助台制定成本低成效大的“非對稱戰略”,歷史性地運用“總統特別提款權”和“外國軍事融資”向台提供支持,等等。但是,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而且在選舉過程中也多次指出要台支付“保護費”。“保護費”的核心除了台對美投資和採購外,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台要提高防務支出並大幅增加對美軍購。
一方面,將停止對台軍事援助。島內多數人主張,特朗普應維持台海戰略模糊政策,繼續以“總統撥款權”和“外國軍事融資”提供台灣軍援,因為這可以讓美短時間內轉移軍備給台,而非按三至五年的正常採購流程。但現實卻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施政主軸是公平、對等的交易機會,對“很有錢”的台灣而言,美不會再對台軍事援助,更不應為台美軍事交流活動和合作項目買單。另一方面,台應大規模購買美國武器,以“表明認真對待唐納德·特朗普的保護費要求以及不尋求搭便車”。美國亞洲集團負責人米克斯(Trey Meeks)認為,台灣應“將國防預算增至GDP的3-4%甚至5%”,並在特朗普上台後幾個月內對美採購大規模軍備,如MH-60R反潛直升機及E-2D空中預警機等。《金融時報》報導稱,台已經決定在特朗普上台後幾個月內,向美購買60架F-35戰機、4具鷹眼雷達、10艘神盾艦和400枚愛國者導彈等武器,總值逾15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