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提出過一個“花錢矩陣理論”: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花自己的錢,辦人家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花人家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花人家的錢辦人家的事,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
對於國家財政支出來講,顯然屬於最後一種類型。所以,現代國家要設立國家預算制度保證財政支出效果。也就是國家要從社會產品中收取多少,通過什麼方式收取,收來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怎麼使用,達到什麼效果,都必須事先作出估算,並經過法定程序予以確認。同時,要通過預算公開的形式讓公眾監督。
2010年中央各部委首次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其中,報送全國人大審議預算的98個中央部門中,有75個公開了部門預算。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進部門預算公開的第三年。4月23日,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計署、保監會、國土資源部等多家政府部門紛紛向社會公開了各自2012年的部門預算,由此拉開了今年中央各部委推進預算公開的大幕。
應該說,政府部門預算從不公開到公開,這體現了我國民主法治的進步,也展現了我國在建設透明、責任政府上的決心,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三年來,預算公開的內容越來越多。比如,今年部委公開的部門預算不僅內容更加細化,而且基本統一了格式。在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中,還採用了柱狀圖和餅狀圖等圖文互動的方式,使得解釋說明更加細化。
在國人的納稅人意識逐漸增強的背景下,公眾對於財政預算公開顯然有更多的期盼。從中央各部委預算公開到各個地方預算公開;從預算數據的公開以部門為單位到各部門中的每個單位;從整體性數據羅列數字到分門別類統計……總之,政府資金來源於納稅人,作為各級財政的真正主人,納稅人有權知道每一筆錢的用途和使用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