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世界視野中的龍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31 00:19:41  


 
  從明末清初時期的歐洲著述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信息:一是最早將中國文化系統介紹至歐洲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穌會士,出於傳教目的,他們在介紹中國文化時採取了“與龍合作”的態度。二是傳教士們普遍認為龍是“中國皇權的象徵”。三是雖然耶穌會士都是偶像崇拜的反對者,有時也對中國龍小加揶揄,但他們都客觀地報道了龍形象在中國的使用狀況,並未著意對龍加以醜化,相反,他們筆下的龍形象總是與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緊密相伴。

  18世紀以後,日益強大的歐洲列國競相進行海外擴張。隨著入華傳教團體內部意見的分化,以及各色西方旅行者、商人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對於中國官僚的負面報道的增加,耶穌會士們曾經精心構築的中國理想國開始坍塌,有關中國的負面形象逐漸成為西方知識界的主流印象。19世紀的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是個過於崇尚古制的社會,人們不思變革,不思進取,社會處於長期停滯狀態。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之後,《在中國我們應該做什麼》掀起了“征服中國龍”之類的漫畫在歐洲社會流行的潮流,這幅漫畫上的龍是一條混體龍:從上往下,高高揚起的長辮子、八字胡須、曲張的雙手、長而尖的指甲、大腹便便的身軀。此後很長一個時期內,龍頭上的辮子就成了象徵中國的標誌性元素。1880年代以後,俄國、美國、英國、德國的一些種族主義分子拋出所謂的“黃禍論”。以《復仇者》(1900年)為代表,歐美各國都生產了大量針對庚子事變的屠龍漫畫。漫畫中的“復仇者”是一個翅膀上寫著“文明”的天使,“黃禍”是一條中國龍。畫面上,手持長矛的天使正模擬“聖喬治屠龍”的經典場景,擊殺所謂象徵落後勢力的中國惡龍。其間,法德兩國發行了大量此類主題的紀念明信片。例如,德國明信片《列強征服中國》中,列強士兵全都被畫成了聖喬治的模樣,個個騎白馬,著錦衣,腳裹護甲,手執長矛,招招刺在巨龍身上。

  由此可見,在歐洲歷史上,當16至18世紀中國形象尚未衰落的時候,龍被視為中華帝國皇權的象徵——尊貴而時尚;19世紀之後,當中國形象日益滑落的時候,中國龍的形象也逐漸怪誕,並被醜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